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綱運的意思、綱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綱運的解釋

(1).成批運送大宗貨物。每批以若幹車或船為一組,分若幹組,一組稱一綱,謂之“綱運”。其法始于 唐 劉晏 。 北宋 、 元 代運鹽也用綱運。 宋 葉適 《上光宗皇帝劄子》:“禦前之軍,屯駐四處,鑄兵買馬,截撥綱運。”《宋史·徽宗紀四》:“辛酉,罷 蘇 、 杭州 造作局及禦前綱運。”《宋史·食貨志上三》:“﹝ 建炎 ﹞二年,詔二 廣 、 湖南北 、 江 東 西 綱運輸送 江寧府 。”參閱《新唐書·食貨志三》。

(2).借指運輸隊伍。《元典章·戶部七·押運》:“ 福建 等處運海外諸番進呈寳物諸色綱運,自有長押官将引庫官、庫子人等親行管押。”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綱運是古代中國特有的一種大宗貨物運輸制度,主要用于集中調度和轉運國家重要物資。該詞由“綱”與“運”複合構成:“綱”指代成批編組的運輸單位,“運”即運輸。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其核心含義為“将貨物分批編組運輸”,常見于鹽、鐵、糧食等戰略物資的調度。

曆史背景與制度特征

  1. 起源與演變:綱運制度可追溯至唐代,宋代進一步完善,成為漕運體系的核心。據《宋史·食貨志》記載,北宋設立“轉運使”專司綱運,按地域劃分“綱路”,如淮南路、江南路等。
  2. 組織方式:每“綱”包含數十至數百艘船,由官兵押運,實行連保責任制。貨物需密封并加蓋官印,以防私盜。
  3. 物資類型:以糧食(漕糧)為主,兼運布帛、銅錢等。南宋時期,綱運還承擔軍需物資運輸,如《建炎以來系年要錄》提到“茶鹽綱運專供軍饷”。

社會影響與文獻記載

綱運制度保障了中央財政穩定,但也存在勞役繁重、腐敗頻發等問題。王安石在《上仁宗皇帝言事書》中批評“綱運之弊,民力凋殘”,間接推動了宋代漕運改革。

(注:文獻引用來源包括《漢語大詞典》《宋史·食貨志》《建炎以來系年要錄》等權威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

“綱運”是古代中國運輸大宗貨物的組織方式,其含義和演變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1. 基本定義

2. 曆史應用

3. 引申含義

4. 作用與意義

如需更詳細的文獻記載(如《新唐書·食貨志》《宋史》相關條目),可參考上述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兵來将迎,水來土堰鏙然當晝淡寂彈诘蹈襲打破調歪釘坐梨輀輪二弦房禦犯威奉盛風燭草露夫榮妻貴蓋杯感愧孤拔孤陰獨陽紅糖湖池溷冒胡梳漸積蠒絲假人假義肌覺淨賺計窮途拙抗答康狄課外控款困心衡慮痨嗽廉高栗栗危懼魯壁尨奇棉蕾鳴呶木香菊千古絕唱曲述熱忽忽桑葚三猛社會角色深醇沈暝侍史守倅首令手平雙兔碑水荒水鸮土石方香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