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極度恐慌。 巴金 《生活在英雄們的中間》:“他那四方臉、紫紅臉膛、寬肩膀、魁梧身材的雄姿和他那吞日月、貫長虹的英雄氣概,使得那一群脫離了大隊的 英國 皇家軍失魂喪膽。”
以下是對成語“失魂喪膽”的詳細解釋:
該成語出自巴金的《生活在英雄們的中間》,原文描寫英雄人物的英勇形象震懾敵軍,使其“失魂喪膽”。
語法功能:
例句:
該成語強調因極端恐懼導緻的精神失控,多用于文學或口語中誇張表達恐慌情緒。如需更多例句或成語接龍,可參考來源。
失魂喪膽是指因過度恐懼、驚慌害怕而失去理智,無法控制自己情緒和行為的狀态。在面臨恐懼、驚恐等極端環境或情境時,人們常常會出現失魂喪膽的反應。
失魂喪膽的詞語可以拆分為四個部首:失 (shī)、魂 (hún)、喪 (sàng)、膽 (dǎn)。其中,失部意為丢失、失去;魂部表示人的心靈、精神;喪部指滅亡、消失;膽部代表勇氣、膽量。
失魂喪膽一詞的來源較為複雜,無法明确指向某一具體出處。在古代文學、小說、戲劇以及民間故事中,經常用來形容人在面對威脅、危險或恐怖事物時所表現出的淩亂、失措的狀态。
在繁體字中,失魂喪膽分别為:失魂喪膽。繁體字的使用主要集中在台灣和香港等地。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方面,可以用「恟恟恘恘」等漢字來代替失魂喪膽。這些漢字都有着形象地描繪人在恐懼中的狀态。
以下是一些關于失魂喪膽的例句:
1. 當地居民面對地震時,紛紛失魂喪膽,不知所措。
2. 恐怖片中的情節讓觀衆感到失魂喪膽,心跳加速。
與失魂喪膽相關的組詞包括:
1. 失魂落魄:形容人失去信心和勇氣,精神極度恍惚的狀态。
2. 喪失勇氣:指因受到打擊、恐懼等原因而喪失勇氣、鬥志。
失魂喪膽的近義詞有:驚慌失措、恐慌萬狀、膽戰心驚。
失魂喪膽的反義詞有:沉着冷靜、泰然自若、鎮定自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