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齊蹤 ”。
亦作“ 齊蹤 ”。謂繼踵前賢,與之并列。《後漢書·皇後紀上·和熹鄧皇後》:“齊蹤 虞妃 ,比迹 任姒 。”《北史·韓麒麟傳》:“帝曰‘假使朕無愧於 虞舜 ,卿復何如 堯 臣?’ 顯宗 曰:‘陛下齊蹤 堯 舜 ,公卿寧非二八之儔?’” 清 鈕琇 《觚賸·紉蘭詞》:“《紉蘭别集》,風流俊邁,非不可追響 東堂 ,齊蹤 西麓 也。”
“齊蹤”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qí zōng(拼音),注音為ㄑㄧˊ ㄗㄨㄙ,其核心含義為追隨前賢的足迹,與之并列或比肩,多用于形容對傑出人物的效仿或成就上的等同。
詞義解析
由“齊”(并列、等同)和“蹤”(蹤迹、足迹)組合而成,字面意為“與前人的足迹對齊”,引申為繼承先賢的品德、功績,達到同等高度。
出處與用例
用法說明
多用于褒義語境,強調對傑出人物或典範的追隨與超越,常見于史書贊頌或文學評價。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屬書面語詞彙。
“齊蹤”通過典故和文獻用例,體現了中華文化中對曆史傳承與道德楷模的推崇。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詞語(如“比迹”“二八之俦”),可參考古籍或權威詞典。
《齊蹤》是一個漢字詞語,含有豐富的意義和曆史背景。齊蹤的拆分部首是“齊”和“足”,其中“齊”是上面的部首,代表行列整齊;“足”是下面的部首,代表腳步行走。齊蹤這個詞可以理解為“腳步整齊的行走”的意思。
齊蹤的筆畫數為14畫,其中“齊”字有12畫,“蹤”字有10畫。這個詞的構字非常規整,每個部首和筆畫都有其特定的位置和形态。
《齊蹤》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時候,人們用這個詞來描述步行時腳步整齊的情景。它産生于中國文化的背景下,旨在強調紀律和要求個人行為符合規則。
在繁體字中,齊蹤的寫法與簡體字基本相同,唯一的區别是部分字形稍有不同。例如,“齊”字中的“斉”字形被用于繁體寫法。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也可用來表達齊蹤這個詞。古代的寫法更加繁複,每個漢字的字形、筆劃和部首都與現代有所區别。
以下是一些齊蹤的例句:
1. 軍隊行進時,士兵齊蹤前進。
2. 教官教授學生如何齊蹤行走。
3. 運動員們訓練時必須保持齊蹤的步伐。
齊蹤可以與其他詞語組成新的詞組,例如:
1. 齊步:腳步整齊地行走。
2. 齊心:衆人一心,一緻行動。
3. 齊全:東西齊備,沒有缺漏。
齊蹤的近義詞可以是:“整齊行走”、“齊步”。
齊蹤的反義詞可以是:“雜亂行走”、“亂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