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reat Confucian scholar] 博學的人。鴻,大。儒,讀書有學問的人
往來無白丁,談笑有鴻儒。——唐· 劉禹錫《陋室銘》
大儒。泛指博學之士。 漢 王充 《論衡·本性》:“自 孟子 以下至 劉子政 ,鴻儒博生,聞見多矣。” 唐 劉禹錫 《陋室銘》:“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明史·吳山等傳贊》:“ 吳山 等雍容館閣,敭歷臺省,固所謂詞苑之鴻儒,廟堂之巋望也。” 夏衍 《力與巧》:“看來,鴻儒們不容易懂的道理,被人認為低人一等的藝人們卻是深知此中三昧的。”
“鴻儒”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指學識淵博的學者或大儒,常用來形容學問深厚、才華出衆的人。該詞由“鴻”(大、廣博)和“儒”(儒家學者/讀書人)組合而成,強調學識的廣度與深度。
唐代劉禹錫《陋室銘》中“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一句,通過對比凸顯“鴻儒”象征的高雅學識境界。
網絡語境中存在諧音梗(如“轟入”),但與原詞含義無關,需根據上下文區分。
《鴻儒》是一個漢字詞彙,指的是具有卓越智慧和學識的賢人,也可以指代文化名流和學者。
《鴻儒》的部首是“鳥”,總共有16個筆畫。
《鴻儒》一詞的來源可追溯到《易經·系辭上》:“善鳥之道,尚且知喪失而求複,況于人乎。”這裡的“善鳥”即可解釋為博學多才之人,後來演變為“鴻儒”。該詞在繁體字中寫作「鴻儒」。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多種變體,而《鴻儒》的古代寫法可以是「鴻儒」或其他的變體形式。
1. 他是當代的一位鴻儒,深耕于文化研究多年,成果豐碩。
2. 鴻儒世代相傳,為國家培養了無數傑出的人才。
學鴻儒、儒家學說、儒學經典、鴻儒氣概
文人、知識分子、學士、賢人
愚人、無知、庸人、淺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