髯主簿的意思、髯主簿的詳細解釋
髯主簿的解釋
見“ 髯鬚主簿 ”。
詞語分解
- 髯的解釋 髯 á 兩腮的胡子,亦泛指胡子:美髯。虬髯。白發蒼髯。髯口(演戲用的假胡子。“口”讀輕聲)。 筆畫數:; 部首:髟; 筆順編號:
- 主簿的解釋 官名。 漢 代中央及郡縣官署多置之。其職責為主管文書,辦理事務。至 魏 晉 時漸為将帥重臣的主要僚屬,參與機要,總領府事。此後各中央官署及州縣雖仍置主簿,但任職漸輕。 唐 宋 時皆以主簿為初事之官
網絡擴展解釋
“髯主簿”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1.官職名稱
- 基本含義:指漢代中央及郡縣官署中設置的職位“主簿”,因其官員常蓄長須(髯),故稱“髯主簿”。主簿在古代主要負責文書、記錄等事務,屬于輔助性官職。
- 來源:這一用法源自古代文獻中對官職的别稱,可能與官員的外貌特征(如長須)相關聯。
2.羊的别稱
- 引申含義:在文學或口語中,“髯主簿”(或“長髯主簿”)也被用作羊的别稱。這一說法源于羊的外形特征(如長須),并帶有拟人化色彩。
- 文學引用:宋代詩人方嶽曾在《效演雅》中寫道:“羊狠濫稱髯主簿”,将羊與“髯主簿”聯繫起來,體現其文化意象。
補充說明
- 一詞多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若涉及官職,多指漢代主簿;若涉及動物或文學比喻,則指羊。
- 關聯詞:與“髯須主簿”為同義詞,可互換使用。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權威詞典或漢代職官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髯主簿》的意思
《髯主簿》是一個成語,意為擔任主簿一職的人留着髯須。主簿是古代長官的職位,髯則指的是胡須。
拆分部首和筆畫
《髯主簿》的部首是髟(發),筆畫數分别是11、3、18。
來源
《髯主簿》這個成語來源于明代楊慎《抱樸子·不志大論》的一則故事。故事中,一位胡須濃密的主簿久任不調,然而由于他辦事能力出色而備受贊譽。後來,他提請上級領導給予晉升,并以自己的髯須為由,請求能夠重用其才能。這個成語由此而來,形象地表達了人們以貌取人或以非正式因素決定職位的現象。
繁體
《髯主簿》的繁體字為「鬚主簿」。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髯主簿」可以寫作「鬚主簿」。這是因為古代寫作方法的不同,部分字形和現代寫法存在差異。
例句
他雖然隻是個髯主簿,卻擁有非凡的才能和聰明的頭腦。
組詞
髯曲、髯須、髯毛、髯鬓。
近義詞
胡須主簿、髯須官。
反義詞
秃頂主簿、無須官。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