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詩節的意思、詩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詩節的解釋

[stanza] 詩的一節,由排列成為一個單元的一組詩行構成

詳細解釋

猶詩章。 戴望舒 《贈内》詩:“因為我苦澀的詩節,隻為災難樹裡程碑。”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詩節是詩歌創作中的基本結構單位,指由若幹詩行組成的具有獨立語義和節奏的段落,類似于散文的“自然段”。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詩節在形式上通過分行排列、押韻規律或節奏停頓實現内容分層,是詩歌區别于其他文體的顯著特征之一。

從漢語詩歌發展史來看,詩節具有以下核心特征:

  1. 結構規範性:古典詩詞中,詩節與固定格律緊密相關。例如絕句以四句為一節,律詩以八句為一節,詞牌則按詞調分片(即“阕”),均體現嚴格的分節規律。
  2. 韻律統一性:每個詩節内部通常保持一緻的押韻方式,如《詩經》四言詩節多采用隔句押韻,唐代近體詩則遵循“一韻到底”原則。《中國詩學》指出,這種韻律單元有助于強化詩歌的吟誦性和記憶性。
  3. 語義完整性:現代詩歌中,詩節常通過意象群組構建獨立意境。徐志摩《再别康橋》共七節,每節聚焦不同場景,通過“金柳-青荇-潭水”等意象群的轉換推進情感表達。

在功能層面,詩節既是詩歌形式的載體,也是情感遞進的階梯。以杜甫《秋興八首》為例,八節七律通過不同時空場景的切換,構建出沉郁頓挫的複合意境,印證了《文心雕龍》所述“積句成章,積章成篇”的創作規律。

網絡擴展解釋

詩節是詩歌的基本結構單位,指由一組詩行構成的獨立單元,通常具有重複的韻律、節奏或行數特征。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定義與構成 詩節(stanza)是一首詩中劃分出的獨立小節,由兩行或更多詩行組成,通過韻律、節奏或行數形成統一結構。例如四行詩節(quatrain)是英語詩歌的常見形式。

  2. 結構特征

    • 每個詩節内部常遵循固定音步或押韻模式,如ABAB押韻結構。
    • 詩節之間通過空行分隔,在視覺和内容上形成段落感,類似于散文的段落功能。
  3. 功能與意義 詩節通過重複的結構強化詩歌的節奏感和主題表達。例如戴望舒在《贈内》中以“苦澀的詩節”隱喻人生經曆的階段性記錄。

  4. 與其他術語的關聯

    • 詩章:部分文獻中将詩節與詩章混用,但嚴格來說,詩章可包含多個詩節。
    • 詩行:詩節由詩行構成,但詩行是更小的節奏單位。
  5. 特殊說明 需注意“詩節”在個别方言中也被用作“端午節”的别稱,但此用法較為罕見。

如需進一步了解不同文化中的詩節類型(如日本俳句、波斯魯拜體),建議查閱詩歌理論專著或權威文學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邦硬冰腦撥去財費蟬翼為重﹐千鈞為輕承恩沖冠沖激玉叢然翠羽帳措意待遇丹素悼悔擣虛打印定志厎石多昬恩俸方駕馮唐易老豐澤公符宮喤過謾捍圉黃頰魚揮斥近體缙雲司急徵軍尉磕搭鲙殘魚來日正長燎野理結亂根祿蠹魯連蹈海買菜求益男青乜呆呆乾隱青嶂清正凄心事兒時來運旋殊量邃奧滕薛争長銅鏡反應外皮層危心夏潦香花掀天揭地犧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