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于心不忍,感到心痛。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水莽草》:“女便入廚下,代母執炊,供翁媪。媪視之悽心,既歸,即遣兩婢來,為之服役。”
“凄心”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解析:
基本釋義
指因内心不忍或感傷而産生痛苦、哀痛的情緒,強調情感上的深切觸動。例如《聊齋志異·水莽草》中“媪視之悽心”一句,即通過旁觀者的視角傳遞不忍與痛心之感。
古籍與文學引用
清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曾使用該詞,描述人物因目睹他人境遇而心生悲憫。此外,古詩“步步遠晨昏,凄心出裡門”則通過離别場景,強化了詞義中的孤寂與哀傷色彩。
情感層次分析
該詞不僅表達表面的悲傷,更隱含對他人遭遇的共情,或對自身境遇的無奈,屬于較為文雅的書面用語,常見于古典文學或抒情創作中。
使用建議
現代語境中可用于詩歌、散文等文學創作,或描述深沉情感的場景,但日常口語中使用頻率較低。需注意語境適配,避免濫用。
《凄心》通常指心中充滿悲傷、痛苦和凄涼的情感。它可以用來描述一個人感到失望、悲痛或沮喪的心情,也可以指代一種對于殘酷、不公或痛苦現實的感受。
《凄心》的部首是“心”,代表了心理或情感方面的含義。
《凄心》的筆畫數為13畫。
《凄心》一詞的來源比較複雜,它由“凄”和“心”兩個字組成。
“凄”原指寒冷、凜冽,後來引申為悲傷、凄涼的意思;“心”則表示内心、感情。
由于“凄”與“心”的組合,形成了“凄心”的詞語,用以形容内心飽受痛苦、悲傷或絕望。
《凄心》的繁體字為「悽心」。
古時候,本字寫作「悽心」,其中「悽」表示憂愁、悲傷、凄涼,「心」依然表示内心或情感。
1. 她聽到了他冷漠的話語,心中湧起一陣凄心。
2. 在那個孤獨的夜晚,他躺在床上時充滿了凄心。
3. 他在漫長的歲月中經曆了太多的痛苦和凄心。
1. 凄涼:形容極其悲傷、寂寞或荒蕪。
2. 凄美:形容美感帶有深情、悲傷或憂愁。
3. 凄楚:形容悲傷、痛苦或凄涼。
1. 憂傷:指内心感到悲痛、苦悶或不安。
2. 悲哀:表示深感悲傷、難過或痛苦。
3. 落寞:指孤獨、凄涼或寂寞。
1. 快樂:表示心情愉快、歡暢或高興。
2. 欣喜:表示内心感到高興、滿足或愉悅。
3. 平靜:指心情平和、安定或不受幹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