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危心的意思、危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危心的解釋

謂心存戒懼。語本《孟子·盡心上》:“獨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後漢書·明帝紀贊》:“ 顯宗 丕承,業業兢兢。危心恭德,政察姦勝。” 李賢 注:“危心,言常危懼。” 宋 楊億 《受诏修書述懷感事三十韻》:“危心惟觳觫,直道忍蘧蒢。”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破惡聲論》:“洎夫今茲,大勢復變,殊異之思,諔詭之物,漸漸入 中國 ,志士多危心。”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危心”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有詳細記載,綜合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危心”指因潛在危險或不确定因素而産生的憂慮、戒懼心理。其核心含義包含兩種狀态:

  1. 擔心/憂慮:對可能發生的危險或負面結果感到不安();
  2. 心存戒懼:因環境壓力而保持高度謹慎的态度()。

二、語義溯源

該詞最早出自《孟子·盡心上》:

“獨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
此處的“危”意為處境艱難時的警覺狀态,後被提煉為“危心”,特指在困境中保持的心理戒備。

三、使用場景

  1. 文學語境:如《後漢書》用“危心恭德”形容帝王治國時的謹慎();
  2. 日常表達:描述對突發事件(如健康、工作危機)的持續擔憂();
  3. 心理描寫:魯迅作品中用“志士多危心”體現知識分子的憂患意識()。

四、近義與反義

五、語義辨析

與普通“擔心”不同,“危心”更強調因客觀環境壓力産生的持續性心理戒備,常見于描述政治、社會等嚴肅語境中的心理狀态()。

如需查看具體文獻用例或詞源考證,可參考《孟子》《後漢書》相關章節,或訪問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危心

危心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是卩和心,共有11個筆畫。卩是一個蔔字旁,表示與占卜有關,心是一個常見的漢字部首,表示與心情、情感有關。

危心的含義是指心靈産生恐懼、憂慮或不安的狀态,常用來形容對未來的預感、心情的糟糕或某種困境的擔憂。它可以指人的内心狀态,也可以指特定事件或環境的不安全或危險性。

《危心》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字演變的過程。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存在多種變體。在《說文解字》中,記載了一個類似于危心的漢字寫法:“危”字由“虧”和“心”組成,表示内心的危險或緊張。隨着時間的推移,字形逐漸演變為現代的危。

在繁體字中,“危心”這個詞保持了與簡體字相同的寫法,沒有發生任何變化。

以下是一些使用危心的例句:

1. 他因擔心考試結果而危心不已。

2. 這次疫情給我們教育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危心。

3. 他的行為引起了家人的危心。

除了危心,還有一些相關的詞語和短語:

1. 危機:指社會、個人或其他組織面臨的嚴重困境或威脅。

2. 憂心忡忡:形容内心憂慮擔心的狀态。

3. 安心:形容内心沒有了疑慮和擔憂。

危心這個詞語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用來描述人們的内心狀态,它能夠充分表達人們對于未知或困境的擔憂和憂慮。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