擣虛的意思、擣虛的詳細解釋
擣虛的解釋
乘虛進擊。《新唐書·南蠻傳中·南诏下》:“不先防近而圖遠,恐擣虛絶糧道,且深入。” 宋 陳亮 《酌古論·崔浩》:“臨機之際或因吾言而能有所決,則舉一國猶擣虛耳。”參見“ 批亢擣虛 ”、“ 擣虛批吭 ”。
詞語分解
- 擣的解釋 擣 ǎ 同“搗”。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 虛的解釋 虛 ū 空:虛無。虛實。虛度。虛名。虛左(尊敬地空出左邊的座位,古代以左為尊)。空虛。乘虛而入。 不真實的:虛僞。虛假(?)。虛妄。虛驚。虛誇。虛構。虛傳。虛張聲勢。 内心怯懦:做賊心虛。 不自滿:虛
網絡擴展解釋
“擣虛”是一個古代軍事術語,現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拼音:dǎo xū(注音:ㄉㄠˇ ㄒㄩ)
釋義:指攻打敵方空虛薄弱之處,屬于兵法中的避實擊虛策略。繁體“擣”即現代“搗”字,常見于古籍。
二、引證解釋
- 戰術運用
明代劉基《禦制平西蜀文》記載:“乘機破關,搗虛而至僞京師”,指趁敵方防守空虛時攻破關隘,直取都城。
- 戰略思想
《新唐書·南蠻傳》提到“不先防近而圖遠,恐擣虛絕糧道”,強調忽視近處防禦而遠征可能導緻後方被襲斷糧。
- 決策參考
宋代陳亮《酌古論》以“舉一國猶擣虛耳”說明抓住敵方弱點可輕松取勝。
三、相關詞語
- 批亢擣虛:攻擊要害與空虛之處(出自《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 擣虛批吭:同義表述,強調打擊要害與薄弱環節。
四、使用注意
該詞多用于文言或軍事理論語境,現代漢語中常用“乘虛而入”“避實擊虛”等替代。若閱讀古籍時遇到,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具體戰術場景。
(注:以上解釋綜合了《新唐書》、劉基、陳亮等古籍用例及現代詞典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擣虛(dǎo xū)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擊破虛妄、揭露謊言。讓我給你詳細解釋一下吧:
- 擣虛的部首是手部(扌)和虍部(虍),它的部首組合可以表示手擊虎,意味着用力擊破謊言虛妄之事。
- 擣虛的筆畫總共有11畫,按照漢字書寫規範,需依次完成每一筆的書寫順序。
- 擣虛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莊子》一書中,它是莊子思想中強調追求真實和不拘泥于虛幻之物的一個詞彙。
接下來,讓我繼續給你介紹一些相關的内容:
- 在繁體字中,擣虛的寫法為搗虛,依然保持了相同的意義。
-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擣虛的形狀稍有不同,但意思相同。
- 一個例句可以是:“他勇敢地擣虛,揭露了那個騙局。”
此外,擣虛也可以用于組詞,比如擣虛批判、擣虛濟世等。它的近義詞可以是揭穿、批駁,反義詞可以是虛構、誇大。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有需要,我還可以提供更多相關内容。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