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 南宋 时的《十三经注疏》木板刻本。每面十行,故称。 清 阮元 《重刻宋板注疏总目录》:“右《十三经注疏》共四百十六卷……有 宋 十行本注疏者,即 南宋 岳珂 《九经三传沿革例》所载建本附《释音注疏》也。其书刻於 宋 南渡之后,由 元 入 明 ,递有修补。至 明 正德 中,其板犹存,是以十行本为诸本最古之册也。”
十行本是一个古籍版本学术语,具体解释如下:
指南宋时期刊刻的《十三经注疏》木板刻本。因每面排版十行得名,属于现存最早的完整注疏合刻本,在版本学中具有标杆意义。
现代语境中偶用于形容篇幅较长的文献(每页十行以上),但此用法较少见,主要仍特指南宋注疏刻本。
注:该词在《汉语大词典》《中国古籍版本学》等工具书中有详细考释,建议查阅专业文献获取更多版本细节。
《十行本》是一种古代中国书籍形式。它的意思是指一个纸张上写着十行字的本子。因为古代纸张贵重,为了节约用纸,人们经常将字写在一张纸上,使其更加紧凑。
《十行本》这个词可以拆分为两个部首:一是“十”,表示数字十,代表数量;二是“本”,表示书籍。整个词的笔画总数是八画。
《十行本》最早出现在唐代,当时纸张还比较稀缺,人们需要节约纸张的使用。十行本的形式因此应运而生。
《十行本》的繁体字为「十行本」。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与现在有所不同。《十行本》的四个字用繁体字来表示,而且笔画的书写顺序也可能有一定差异。
1. 这本《十行本》收录了许多古人的诗词作品。
2. 他用一本《十行本》来记录自己的思考和观察。
《十行本》中的两个字也可以与其他字组成新词:
1. 十全十美(形容完美无缺)
2. 本末倒置(形容弄反了事物的次序)
《十行本》的近义词包括:十行纸
《十行本》的反义词没有一个明确的对应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