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十行本的意思、十行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十行本的解释

指 南宋 时的《十三经注疏》木板刻本。每面十行,故称。 清 阮元 《重刻宋板注疏总目录》:“右《十三经注疏》共四百十六卷……有 宋 十行本注疏者,即 南宋 岳珂 《九经三传沿革例》所载建本附《释音注疏》也。其书刻於 宋 南渡之后,由 元 入 明 ,递有修补。至 明 正德 中,其板犹存,是以十行本为诸本最古之册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十行本是中国古籍版本学中的一个专业术语,指刻印书籍时每页固定十行的版本形式。这种版本多见于宋代刻书,尤其应用于《十三经注疏》等经典著作的刊印。十行本的特点是每页十行,每行约二十字,版面设计整齐划一,便于阅读和收藏,体现了宋代刻书技术的精细化和标准化。它在古籍收藏和历史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代表了宋代印刷工艺的成就,并对后世书籍版本产生了深远影响。

参考来源:《汉语大词典》、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部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

十行本是一个古籍版本学术语,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定义

指南宋时期刊刻的《十三经注疏》木板刻本。因每面排版十行得名,属于现存最早的完整注疏合刻本,在版本学中具有标杆意义。

二、版本特征

  1. 刊刻背景:约刻于南宋初年(12世纪),属福建建阳书坊刊行的建本系统,附有陆德明《经典释文》注音。
  2. 流传情况:历经元明两代修补重印,至明正德年间(1506-1521)版片仍存,后世称为「正德本」。
  3. 学术价值:清代阮元主持重刻《十三经注疏》时,以十行本为底本,确立了其在经学研究中的权威地位。

三、延伸含义

现代语境中偶用于形容篇幅较长的文献(每页十行以上),但此用法较少见,主要仍特指南宋注疏刻本。

注:该词在《汉语大词典》《中国古籍版本学》等工具书中有详细考释,建议查阅专业文献获取更多版本细节。

别人正在浏览...

坌工并涵不孕蚕支落差譌炊金馔玉村巷带月披星洞覩敦睦多儹二十四时放大机烽火台根素公仪之操果真蚝场湖北省弧旌枉矢火轮船结轖戒指靖寐井陉关咎誉客家话捆风来者勿拒劳动合同连墙令望礼仪之邦轮辕梅花三弄闷懑谬进默伽墨突不黔谋断聘调辟阳之宠浅淀荞粑窍包轻言肆口清允水晶丸疏邈书语肆暴挑治瓦楞帽危堕位居我慢析别写貌邪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