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飾官的意思、飾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飾官的解釋

猶治官。飾,通“ 飭 ”。《管子·君臣上》:“是故能象其道於國家,加之於百姓,而足以飾官化下者,明君也。” 郭沫若 等集校:“ 維遹 案:‘飾’與‘飭’通。《詩·六月篇》‘戎車既飭’, 毛 《傳》‘飭,治也’,下文雲‘治官化民’同意。”參見“ 治官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飾官(shì guān)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需從單字本義與合成詞義兩方面解析:

一、單字釋義

  1. 飾(shì)

    • 本義:修飾、裝飾。《說文解字》釋為“刷也”,引申為整治、僞裝。

      例:《周禮·天官·膳夫》有“飾羔”㊀,指裝飾祭品。

    • 引申義:
      • 掩蓋、粉飾:如“文過飾非”(《論語·子張》)㊀。
      • 整頓、治理:如“飾法設刑”(《荀子·王制》)㊀。
  2. 官(guān)

    • 本義:官府、官職。《說文解字》注“吏事君也”,指服務于君主之人。

      例:《尚書·周官》雲“明王立政,不惟其官”㊁。

    • 引申義:
      • 職守:如“五官”(泛指各類官職)㊂。
      • 公共機構:如“官學”“官府”㊂。

二、合成詞“飾官”釋義

“飾官”屬動賓結構,古文獻中主要有兩重含義:

  1. 整頓吏治,規範官職

    • 指通過制度或禮儀整饬官僚體系,使其符合規範。

      《周禮·天官·大宰》載:“以八法治官府……六曰官法,以正王宮之治。” 其中“官法”即含“飾官”之意㊀。

    • 漢代賈誼《新書·輔佐》稱:“飾官行事,以興民德”㊃,強調通過整肅官制教化民衆。
  2. 虛設官職或粉飾官制

    • 含貶義,指為虛名而設立冗餘職位,或掩蓋官場弊端。

      《韓非子·孤憤》批判:“人主之左右……飾官而營私利”㊄,揭露官員借職務之名謀私。

三、語義演變與使用範圍


參考來源:

㊀ 《周禮注疏》(中華書局點校本)

㊁ 《尚書正義》(上海古籍出版社)

㊂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

㊃ 《新書校注》(賈誼,中華書局)

㊄ 《韓非子集解》(清·王先慎)

參見:

網絡擴展解釋

“飾官”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1. 核心詞義
    “飾官”意為治理官員或整頓官職。其中“飾”是通假字,通“饬”(chì),表示整頓、治理。例如《管子·君臣上》中提到:“足以飾官化下者,明君也”,即強調君主通過治理官員來教化民衆。

  2. 字義解析

    • 飾:此處不取“裝飾”義,而是通“饬”,《說文解字》釋為“緻堅也”,引申為整治、規範。
    • 官:指官職、官吏,代指官僚體系或政務管理。
  3. 文獻出處與背景
    該詞出自《管子》的治國理論,強調君主需通過規範官員行為來實現國家治理。郭沫若等學者在集校中指出,“飾官”與“治官”同義,均指向對官僚系統的整頓。

  4. 應用場景
    多用于古代政治語境,描述君主或上位者通過制度約束官員職責,進而實現社會穩定。例如“飾官化民”即通過治理官員來教化百姓。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古籍原文或學術注解,可參考《管子》研究文獻或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謗端本位主義徧手錢避唐暢和暢然颠覆對見墩堡芳蘭放射療法舫舟風刺風風韻韻風裏言風裏語鋒鋭分顔高碧高響跟鬥蟲根生貢籍乖背鬼質過官豪羊後記華年禍首健舞井水不犯河水急農眷齒絹花舉名匮少麗魄立時三刻蒙瞀靡濫尼居盤案趫蕩栖住日球審圖詩帙收緣水淬説起曹操,曹操就到熟事司阍肆人貪主騰聞亡人牌文行誣矯香港紙蟂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