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芳蘭的意思、芳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芳蘭的解釋

蘭花。古人常以喻君子。 晉 陸機 《拟涉江采芙蓉》詩:“上山采瓊蘂,穹谷饒芳蘭。” 晉 袁宏 《三國名臣序贊》:“思樹芳蘭,剪除荊棘。” 南朝 梁 沉約 《齊故安陸昭王碑文》:“我有芳蘭,民胥攸詠。” 宋 柳永 《秋蕊香》詞:“留不得光陰催促,奈芳蘭歇,好花謝。” 清 龔自珍 《水仙花賦》:“時則豔雪鋪巒,懿芳蘭其未蕊;玄冰薦月,感雅蒜而先花。”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芳蘭是漢語中具有豐富文化意蘊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字義溯源 “芳”在《漢語大詞典》中釋為“花草的香氣”,亦引申為“美好的德行”;“蘭”指蘭科植物,自古被奉為“香草之首”。二字組合最早見于先秦文獻,《荀子·宥坐》以“芷蘭生于深林”喻君子品格,奠定其文化象征基礎。

二、文化意象

  1. 品德象征:據《世說新語·言語》記載,東晉謝安曾言“芳蘭當戶,不得不除”,後演化為“芳蘭生門,不得不鉏”的典故,比喻賢者遭妒的境遇。
  2. 美學意象:唐代王維《春過賀遂員外藥園》中“香草為君子,芳蘭思美人”,将芳蘭與高潔審美相聯結,此用法在明清園林題詠中尤為常見。

三、現代語義演變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收錄該詞條時強調其雙重語義:既特指香氣清幽的蘭屬植物,也保留着“喻指賢人或高雅事物”的修辭功能。在當代語境中,常見于“芳蘭競體”“芳蘭玉樹”等四字格表達,多用于贊譽文雅之士。

網絡擴展解釋

“芳蘭”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文化象征意義的詞彙,其核心含義及用法如下:

一、基本釋義

芳蘭指蘭花,古人常以蘭花比喻君子的高尚品格。這一意象源于蘭花在傳統文化中象征清雅、高潔、堅貞的特性,如“蘭在幽林亦自芳”(劉禹錫)即強調其不因環境而改變本真的特質。

二、文化内涵

  1. 君子象征
    古代文學常用芳蘭代指品德高尚之人。例如:

    • 晉代袁宏《三國名臣序贊》:“思樹芳蘭,剪除荊棘”,以芳蘭喻賢臣,荊棘喻小人。
    • 南朝沈約《齊故安陸昭王碑文》中“我有芳蘭,民胥攸詠”,借芳蘭贊頌君主的德行。
  2. 文學意象
    芳蘭常出現在詩詞中表達對美好品格的追求,如陸機《拟涉江采芙蓉》中“穹谷饒芳蘭”,通過描繪蘭花生長環境,隱喻君子處世的淡泊與堅守。

三、延伸用法

若需進一步了解詩詞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文選》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暴人暴騰貝夾本夫并鄰部元草舍怆然涕下垂休初選讀爲恩深法馳耳聞目染放湯鳳轉弓鞋廣土鼓揪古冶毫發鶴車黑翳黃面老禅會章渾愣活句翦綴嬌波勁秋機體酒升拘拿口香糖糧塗陵冒郦其沒事哏渺視排氣污染鵬鹗強顔歡笑清吉區廛鵲戶人自為政塞瓦定理森薄上次上臉閃铄神農社沈滞鼠穴送佛送到西天調徵提理五谷囊閑章小粉效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