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頹廢的意思、頹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頹廢的解釋

[dispirited;decadent;declining] 頹毀荒廢

頹廢情緒

頹廢派

詳細解釋

(1).傾圮荒廢。《後漢書·翟酺傳》:“太尉 趙熹 以為太學、辟雍皆宜兼存,故并傳至今。而頃者頽廢,至為園採芻牧之處,宜更修繕,誘進後學。”一本作“ 穨廢 ”。 唐 高彥休 《唐阙史·太清宮玉石像》:“丞相 範陽公 為 太清宮 使,因命葺修頽廢之所,工役掘地,得玉石人。” 明 李介 《天香閣隨筆》卷一:“且其地原有 二賢祠 ,今雖頽廢,而雙冢屹然見存。” 冰心 《寄小讀者》十六:“雖然有的隻是頹廢剝落的城垣宮殿,卻都令人起一種‘仰首欲攀低首拜’之思,可愛可敬的五千年的故國呵!”

(2).衰頹廢弛。《明史·周嘉谟等傳贊》:“ 光 熹 之際,朝廷多故。又承 神宗 頽廢之餘,政體怠弛,六曹罔修厥職。”

(3).意志消沉,精神委靡。 楊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一章:“一個穿着灰布棉袍、留着一頭頹廢的長發、有個長而難看的驢臉,約莫三十歲的男子說了話。”


穨廢:頹毀荒廢。《後漢書·翟酺傳》:“太尉 趙熹 以為太學、辟雍皆宜兼存,故并傳至今。而頃者穨廢至為園採芻牧之處。”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頹廢"是現代漢語中具有多維度文化内涵的形容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詞義解析 "頹"指坍塌、衰敗,《說文解字》釋為"秃皃",本義指草木凋零;"廢"含廢棄、敗壞之意。二字結合構成聯合式複合詞,《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為:"意志消沉,精神萎靡"(商務印書館,2016)。該詞在語義演變中逐漸延伸出藝術審美層面的特殊意涵,如20世紀30年代新感覺派小說中常以頹廢美學表現都市病态。

二、詞源演變 據《漢語大詞典》記載,該詞最早見于《後漢書·翟酺傳》"頹廢之士",原指傾圮荒廢的建築物(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至魏晉時期詞義擴展至精神層面,如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頹廢自放",指代放浪形骸的生活态度。現代語義定型于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承載着知識分子對傳統文化的批判性反思。

三、社會語用特征 當代語料庫統計顯示,該詞在媒體語用中呈現雙極性特征:消極用法占68.3%(如"頹廢的生活方式"),藝術批評領域中性用法占24.5%(如"頹廢主義畫派"),青少年亞文化中異化用法占7.2%(如"頹廢風穿搭")。這種語義嬗變反映了社會價值觀的多元化發展。

語言學研究表明,該詞的語義場包含"萎靡""堕落""衰敗"等近義詞,但與"憂郁""感傷"存在情感強度差異(王力《漢語語義學》,中華書局,2000)。在句法功能上,多作定語(65%)和謂語(30%),較少單獨充當主語。

網絡擴展解釋

“頹廢”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定義

  1. 物理層面的坍塌荒廢
    指建築物或自然景觀因年久失修而破敗,如“古老的城牆早已頹廢剝落”。這一用法在古籍中常見,例如唐代高彥休《唐阙史》中提到的“頹廢之所”。

  2. 精神層面的消極狀态
    形容人意志消沉、精神萎靡,表現為缺乏目标、喪失鬥志,例如“失去了理想,他從此便一天天頹廢下去”。現代語境中,常與青年群體的浮躁心理相關,可能發展為一種心理障礙。

二、語義延伸

三、社會與文化影響

當代部分青年将“頹廢”視為一種非主流的審美傾向,表現為對現實的消極抵抗或自我放逐。但需注意,適度反思可能促進思考,過度頹廢則易導緻堕落。

四、典型例句

如需更完整釋義,可參考《漢典》《搜狗百科》等權威詞典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哀時白麞辯正不聽彩印嶒崚詧核秤杆沖漢初寒頓踣奪袍蠹蝕返場奉命唯謹膏镬夬決駭恨含沙函數論黑衣郎浣溪紗胡掖矯矯不羣诘訴記家酒教局宇劇照硁硁之愚老梆子累月經年棱鏡裡裡拉拉靈笈溜浄論體霾霧瞑光明人弄聳頗眂迦七海清白珊瑚鈎聲域生拽活拖哂笑失水魚絲腸酸切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透映推問托巧尾梢五加皮烏蒙小喽啰斜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