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颓废的意思、颓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颓废的解释

[dispirited;decadent;declining] 颓毁荒废

颓废情绪

颓废派

详细解释

(1).倾圮荒废。《后汉书·翟酺传》:“太尉 赵熹 以为太学、辟雍皆宜兼存,故并传至今。而顷者頽废,至为园採芻牧之处,宜更修缮,诱进后学。”一本作“ 穨废 ”。 唐 高彦休 《唐阙史·太清宫玉石像》:“丞相 范阳公 为 太清宫 使,因命葺修頽废之所,工役掘地,得玉石人。” 明 李介 《天香阁随笔》卷一:“且其地原有 二贤祠 ,今虽頽废,而双冢屹然见存。” 冰心 《寄小读者》十六:“虽然有的只是颓废剥落的城垣宫殿,却都令人起一种‘仰首欲攀低首拜’之思,可爱可敬的五千年的故国呵!”

(2).衰颓废弛。《明史·周嘉谟等传赞》:“ 光 熹 之际,朝廷多故。又承 神宗 頽废之餘,政体怠弛,六曹罔修厥职。”

(3).意志消沉,精神委靡。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一章:“一个穿着灰布棉袍、留着一头颓废的长发、有个长而难看的驴脸,约莫三十岁的男子说了话。”


穨廢:颓毁荒废。《后汉书·翟酺传》:“太尉 赵熹 以为太学、辟雍皆宜兼存,故并传至今。而顷者穨废至为园採芻牧之处。”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颓废"是现代汉语中具有多维度文化内涵的形容词,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词义解析 "颓"指坍塌、衰败,《说文解字》释为"秃皃",本义指草木凋零;"废"含废弃、败坏之意。二字结合构成联合式复合词,《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为:"意志消沉,精神萎靡"(商务印书馆,2016)。该词在语义演变中逐渐延伸出艺术审美层面的特殊意涵,如20世纪30年代新感觉派小说中常以颓废美学表现都市病态。

二、词源演变 据《汉语大词典》记载,该词最早见于《后汉书·翟酺传》"颓废之士",原指倾圮荒废的建筑物(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至魏晋时期词义扩展至精神层面,如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颓废自放",指代放浪形骸的生活态度。现代语义定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承载着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反思。

三、社会语用特征 当代语料库统计显示,该词在媒体语用中呈现双极性特征:消极用法占68.3%(如"颓废的生活方式"),艺术批评领域中性用法占24.5%(如"颓废主义画派"),青少年亚文化中异化用法占7.2%(如"颓废风穿搭")。这种语义嬗变反映了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发展。

语言学研究表明,该词的语义场包含"萎靡""堕落""衰败"等近义词,但与"忧郁""感伤"存在情感强度差异(王力《汉语语义学》,中华书局,2000)。在句法功能上,多作定语(65%)和谓语(30%),较少单独充当主语。

网络扩展解释

“颓废”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定义

  1. 物理层面的坍塌荒废
    指建筑物或自然景观因年久失修而破败,如“古老的城墙早已颓废剥落”。这一用法在古籍中常见,例如唐代高彦休《唐阙史》中提到的“颓废之所”。

  2. 精神层面的消极状态
    形容人意志消沉、精神萎靡,表现为缺乏目标、丧失斗志,例如“失去了理想,他从此便一天天颓废下去”。现代语境中,常与青年群体的浮躁心理相关,可能发展为一种心理障碍。

二、语义延伸

三、社会与文化影响

当代部分青年将“颓废”视为一种非主流的审美倾向,表现为对现实的消极抵抗或自我放逐。但需注意,适度反思可能促进思考,过度颓废则易导致堕落。

四、典型例句

如需更完整释义,可参考《汉典》《搜狗百科》等权威词典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抱养辩政飙驾愁苦出牓从打稻米滴水成河反古发篇蜚动风霜俯容改朝换代高谈大论公例挂一钩子谷芽还返还师浩皛黄池浑齐简实焦霹雳教子姬化口言累帝艛船楼外楼辘轳格面团谬説模度拿解弄斧班门配置魄渊蹊岖软美如何山丹声浪神渥试程市口谇候诉讼法探骊珠陶母特惠通泻土粉子万儿八千望诸委蕤文堂相搏闲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