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嶒崚的意思、嶒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嶒崚的解釋

高而險峻貌;不平貌。《文選·張協<七命>》:“既乃瓊巘嶒崚,金岸崥崹。” 呂向 注:“嶒崚……險高貌。” 明 劉基 《長安有狹邪行》:“嶒崚磨為光,窊坳輾成渠。” 清 黃景仁 《八月十六夜登景陽閣》詩:“内橋東去 冶城 西,傑閣嶒崚望眼迷。”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嶒崚”應為“崚嶒”的倒序寫法,實際使用中以“崚嶒”為規範詞形。該詞為漢語雙音節連綿詞,讀音為léng céng(或 líng céng),具體含義如下:


核心釋義

  1. 形容山勢高聳突兀
    用于描繪山峰陡峭險峻的形态。例:

    • 南朝沈約《鐘山詩應西陽王教》:“崚嶒起青嶂”。
    • 魯迅《漢文學史綱要》中以“崚嶒嵯峨”形容山勢。
  2. 比喻人品特出不凡或剛正不屈
    引申為對人物品格、風骨的贊美。例:

    • 秋瑾《寶劍歌》:“俠骨崚嶒傲九洲”。
    • 明·溫璜《弟子問》稱文章需有“意象崚嶒”。
  3. 形容人體瘦削、骨節分明
    多用于描寫消瘦或骨骼突出的樣貌。例:

    • 梁斌《紅旗譜》中“骨節崚嶒的大手”。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廣韻》《漢文學史綱要》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嶒崚》的意思

《嶒崚》(cēng líng)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山崩地裂的聲音或者巨大的響聲。

拆分部首和筆畫

《嶒崚》是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為山(山字部首)和岩(石字頭部首),它一共有13個筆畫。

來源

《嶒崚》起源于中國古代文獻中,最早見于《漢書·裴秀傳》。在古代,它用來形容山崩地裂或者巨大的聲響。

繁體字

《嶒崚》在繁體字中保持不變,仍然是「嶒崚」。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有多種漢字寫法,對于《嶒崚》,古時候的寫法較為簡單,通常隻用一種寫法,即「嶒崚」。

例句

1. 山體崩塌,發出了巨大的嶒崚聲。

2. 那場爆炸發出了震耳欲聾的嶒崚聲。

組詞

1. 崚嶒:形容聲音高亢、洪亮。

2. 崩崚:形容山體崩塌、産生巨大的聲響。

近義詞

1. 轟隆:形容巨大聲響。

2. 震撼:形容強烈的震動或沖擊。

反義詞

安靜:與嶒崚相反,表示沒有聲響或者平靜的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