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意思、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解釋

語本《莊子.山木》:"莊周遊乎雕陵之樊﹐睹一異鵲……蹇裳躩步﹐執彈而留之。睹一蟬﹐方得美蔭而忘其身﹐螳螂執翳而搏之﹐見得而忘其形;異鵲從而利之﹐見利而忘其真。"漢劉向《說苑.正谏》:"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後也;螳蜋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傍也。"螳螂一心捉蟬﹐不知黃雀在後正打算吃它。比喻目光短淺﹐隻見眼前利益而不顧後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的成語,字面意思是螳螂正要捕食鳴叫的蟬,卻不知道黃雀在它後面正要啄食它。其核心寓意在于告誡人們:做事時如果隻顧眼前利益,目光短淺,卻忽視了背後潛在的危險或更大的威脅,最終可能反受其害。

詳細解釋:

  1. 本義與場景描繪:

    • 這個成語生動地描繪了一個自然界弱肉強食的鍊條場景:蟬在樹上鳴叫(可能是其生存或求偶行為),螳螂發現了蟬,準備将其作為獵物捕食。然而,當螳螂全神貫注于眼前的獵物(蟬)時,它自身卻成為了潛伏在更高處或更隱蔽處的黃雀的捕食目标。
    • 這個畫面直觀地展示了事物之間相互制約、一環扣一環的關系,以及隻顧眼前而忽略長遠或更大風險的後果。
  2. 深層寓意與警示:

    • 目光短淺的危險: 成語的核心警示是反對目光短淺、貪圖眼前小利。它提醒人們在謀劃行動、追求目标時,不能隻看到近在咫尺的利益或對手,而必須放眼全局,洞察潛在的、更強大的威脅或競争者。螳螂隻看到了蟬(眼前利益/對手),卻忽略了黃雀(背後更大的危險/對手)。
    • 警惕潛在威脅: 它強調在競争或對抗中,自以為處于優勢或即将得手時,往往是最容易放松警惕、被第三方“漁翁得利”的時刻。告誡人們要時刻保持警惕,考慮周全。
    • 世事複雜,環環相扣: 體現了世事紛繁複雜,各種因素相互關聯、相互制約的哲學思想。任何行動都可能引發連鎖反應,需審慎評估。
  3. 出處與用法:

    • 該成語最早可追溯至《莊子·山木》中的寓言故事:“睹一蟬,方得美蔭而忘其身;螳螂執翳而搏之,見得而忘其形;異鵲從而利之,見利而忘其真。” 後世(如《說苑·正谏》)将其提煉為更精煉的“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并廣為流傳。
    • 在現代漢語中,它常用于:
      • 警示在商業競争、政治博弈、軍事行動中不要隻盯着直接對手,要防範潛在的第三方。
      • 批評那些隻顧解決眼前問題或追求短期利益,卻不顧長遠後果或引發更大麻煩的行為。
      • 形容在複雜局面中,自以為得計,實則身處險境而不自知的狀态。

權威參考來源: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是一個形象深刻、寓意豐富的成語,它通過自然界的一個微小場景,揭示了目光短淺、忽視潛在風險的巨大危害,提醒人們行事需深謀遠慮,洞察全局。

網絡擴展解釋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寓言的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出處與典故
該成語最早出自漢代劉向《說苑·正谏》。故事中,吳王夫差欲攻打楚國,一位少年以“園中蟬、螳螂、黃雀”的比喻勸谏,說明三者皆因目光短淺而陷入危險,最終讓吳王放棄計劃。

二、本義與字面解釋
字面描述自然界中的食物鍊關系:蟬吸食露水時被螳螂盯上,而螳螂捕蟬時又被背後的黃雀威脅。三者均隻關注眼前目标,忽視自身潛在危險。

三、寓意與引申義

  1. 批判目光短淺:比喻隻顧算計他人或追求眼前利益,卻忽略自身可能面臨的更大危機。
  2. 處世警示:強調做事需全面考慮後果,警惕“後顧之憂”。
  3. 競争關系:常被用于描述多方博弈中“局中局”的複雜态勢,如商業、政治等領域。

四、用法與示例

五、關聯哲理
該成語與道家思想中“禍福相依”的辯證觀相通,提醒人們避免片面思維(參考《莊子·山木》相關解讀)。

使用注意:多用于書面語或正式場合的勸誡,日常口語中可簡化為“黃雀在後”表達類似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隘害抱慤丙綸擦子場面懲一戒百承澤塵襟崇號崇陵傳法川守垂纓簇羽二世訛悮繁雜封額構意貴族國富民強航測鶴拓化險為夷回皈回陽蹇薄煎淚揭老底錦檀九醞蓮子花力竭聲嘶琳館壟墓梅魚門狀面值鳥吟蜺妖篇翰丕厘散籌三權分立三人月上旅射程事出有因時康疏米束裝就道嗣興筍脯天之天退押威風凜凜危弱獮猴騎土牛小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