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袍的意思、奪袍的詳細解釋
奪袍的解釋
《新唐書·文藝傳中·宋之問》:“ 武後 遊 洛 南 龍門 ,詔從臣賦詩,左史 東方虯 詩先成,後賜錦袍, 之問 俄頃獻,後覽之嗟賞,更奪袍以賜。”後因稱競賽中獲勝為“奪袍”。 唐 杜甫 《寄李十二白二十韻》:“龍舟移棹晚,獸錦奪袍新。”亦稱“ 奪錦 ”。 明 高啟 《謝賜衣》詩:“被澤徒深厚,慚無奪錦才。”
詞語分解
- 奪的解釋 奪 (奪) ó 搶,強取:搶奪。掠奪。巧取豪奪。強(僴 )詞奪理。 争先取到:奪得最後勝利。奪魁。奪冠(刵 )。 沖開:奪門而出。 喪失,削除:剝奪。褫奪(剝奪)。奪志(改變志向或意願)。 晃動:光彩
- 袍的解釋 袍 á 中式長衣:袍子。長袍。旗袍。棉袍。皮袍。同袍(舊時軍人相稱)。袍澤(“袍”和“澤”均為古代衣服,後以此稱軍隊中的同事,如“袍袍之誼”、“袍袍故舊”)。 衣服的前襟:“反袂拭面,涕沾袍”。 筆
網絡擴展解釋
“奪袍”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漢語詞彙,其含義與文學競賽中的獲勝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1.典故出處
“奪袍”出自《新唐書·文藝傳中·宋之問》。據記載,武則天遊覽洛陽龍門時,命群臣即興賦詩。左史東方虬率先完成,武則天賜其錦袍以示嘉獎。但隨後宋之問的詩作更為出色,武則天便收回錦袍改賜宋之問。
2.核心含義
後以“奪袍”代指在詩文競賽中拔得頭籌,或比喻才華出衆、超越他人。例如唐代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韻》中“獸錦奪袍新”一句,即用此典贊美李白的文才。
3.同源詞彙
- 奪錦:明代高啟在《謝賜衣》中寫道“慚無奪錦才”,與“奪袍”同義,均指詩文競賽中的優勝。
- 奪衣:部分文獻(如《剪燈馀話》)将“奪袍”簡化為“奪衣”,喻指同一典故。
4.使用場景
現多用于文學或學術領域,形容競賽、評比中的勝出者,或引申為某人在專業領域表現卓越。例如:“他在詩詞大賽中一舉奪袍。”
若需進一步了解典故細節或曆代文學引用,可參考《新唐書》原文及相關詩詞作品。
網絡擴展解釋二
奪袍(duó páo)是一個中文詞語,意思是争奪官員的禮服。下面将會介紹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奪(夕+匕+又)部首:夕,總筆畫:4
袍(衣+包)部首:衣,總筆畫:10
來源:
奪袍這個詞的來源可能與古代官職相關。據我所知,官員在古代會穿着一種特殊的袍子以示權威和身份。奪袍就是指争奪官員的這種禮服。
繁體:
奪袍的繁體字為「奪袍」。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奪袍可能有不同的寫法和變體。但是由于我沒有找到具體的古代漢字寫法記錄,所以不能給出确切的答案。
例句:
1. 他們為了奪袍而激烈争鬥。
2. 那位官員堅決捍衛着自己的奪袍權利。
組詞:
奪取、奪冠、奪寶、袍澤、袍笏、袍服
近義詞:
争奪、搶奪、搶奪
反義詞:
穿袍、失袍
希望這些信息能夠對你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