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頓踣的意思、頓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頓踣的解釋

[fall;tumble] 跌倒在地上。即頓仆

饑渴而頓踣。——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詳細解釋

(1).跌倒。《後漢書·陳忠傳》:“老弱相隨,動有萬計,賂遺僕從,人數百匹,頓陪呼嗟,莫不叩心。” 唐 柳宗元 《捕蛇者說》:“號呼而轉徙,饑渴而頓踣。”

(2).引申為困頓。 金 元好問 《中州集·溪南詩老辛願》:“迫以飢凍,又不得不與世接。其枯槁憔悴,流離頓踣,往往見之于詩。”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頓踣”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dùn bó,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字面本義
    指跌倒在地上,即“頓仆”(“頓”有叩地、停駐之意,“踣”即跌倒)。
    例如柳宗元《捕蛇者說》中的經典例句:“饑渴而頓踣”,描述百姓因饑餓困乏而跌倒的情景。

  2. 引申含義
    由跌倒的動作進一步引申為生活困頓、處境艱難。如金代元好問的記載中,用“枯槁憔悴,流離頓踣”形容詩人辛願因饑寒交迫而颠沛流離的境況。

二、結構與用法

三、權威例證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用例或不同語境分析,可參考漢典及古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頓踣》是一個中文詞彙,意思是突然的撞擊或重擊的聲音。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分别是“立”和“足”,共有七個筆畫。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中。在繁體字中,這個詞通常寫作「頓踣」。 在古時候,「頓踣」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在古代漢字中,它通常寫作「頓踏」,而且字形也有所變化。這種變化是漢字演變的一部分,隨着時間的推移,字形和寫法也會發生變化。 以下是一個例句來說明「頓踣」的用法:他猛地頓踣門,驚醒了正在熟睡的家人。這句話表示他用力地撞擊門,發出了一聲巨響,吓醒了家裡正在睡覺的人。 與「頓踣」相關的一些組詞可以包括:頓時、踣地、重擊等。近義詞可能有:砸、撞擊、重擊。而反義詞可能有:輕柔、輕擊、輕扣等。 希望這些簡短的回答能夠滿足您的要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