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秤杆的意思、秤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秤杆的解釋

[the arm(beam)of a steelyard] 杆秤上标有刻度單位的木杆部分,起支持物重和秤砣的作用,并在計量後标示出重量

詳細解釋

杆秤的木杆。杆秤的組成部分,上面鑲有計量的金屬秤星。也有把杆秤叫秤杆的。 洪深 《戲劇導演的初步知識》下篇三:“平衡便像是用秤杆去秤量青菜。”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秤杆是傳統衡器"杆秤"的核心部件,指帶有精密刻度的細長杆狀物,多以硬木制成。該詞最早見于《漢書·律曆志》對權衡器具的記載,《現代漢語詞典》定義為"杆秤的組成部分,用木棍制成,上面鑲有計量的金屬星"《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其構造特征包含三要素:木質杆體、金屬秤星組成的度量系統、懸挂支點的力學結構。

從形制演變來看,秤杆自秦漢時期便形成"本粗末細"的造型特點,頭部直徑可達3厘米,尾端漸縮至1厘米,這種設計既保證承重強度又便于執握《中國古代度量衡圖集》。杆身鑲嵌的銅星按十六進制排列,每斤設16顆星,對應古代"十六兩制"的計量标準,其中北鬥七星與南鬥六星的鑲嵌方式蘊含着傳統文化寓意。

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秤杆在不同地域存在形制差異:北方多用棗木制作,紋飾簡潔;南方則常見紅木材質,雕有吉祥紋樣。其刻度系統在清代《營造法式》中已有規範記載,要求"星距均等,毫厘不差"。現代計量學研究指出,标準秤杆的支點位置需滿足杠杆平衡公式:$F_1 times L_1 = F_2 times L_2$,其中L1、L2分别代表重臂和力臂長度。

網絡擴展解釋

“秤杆”是傳統杆秤的核心部件,主要用于稱量物體重量,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結構與功能 秤杆通常由木質或金屬制成,主體為長杆狀,表面刻有星形刻度(秤星)。其功能通過三部分實現:

  1. 秤鈎/秤盤:懸挂或放置被稱物;
  2. 提紐:作為支點,通過改變位置可調節量程精度;
  3. 秤砣:通過移動位置與物體重量平衡,結合秤星刻度确定重量。

二、曆史演變 據記載,杆秤最早由魯班設計,初始刻13星(對應北鬥七星+南鬥六星),定13兩為1斤。秦始皇統一度量衡時增加福、祿、壽三星,改為16兩制,賦予「缺斤短兩會折損福壽」的道德警示。

三、文化象征

  1. 成語寓意:比喻雙方力量或地位的平衡狀态(如「勢均力敵」);
  2. 吉祥符號:現代飾品設計中常以「稱心如意」諧音表達祝福;
  3. 教育載體:用作誠信教育的實物教具。

四、技術原理 基于杠杆平衡公式: $$ F_1 times L_1 = F_2 times L_2 $$ 其中$F_1$為物體重量,$L_1$是物體到提紐距離;$F_2$為秤砣重量,$L_2$為秤砣到提紐距離,通過調節$L_2$實現稱重。

注:更多曆史細節可參考的考古溯源,技術原理詳見的工程應用案例。

别人正在浏覽...

霸臣蠶妾沖淡詞臣從軍行催進答剌孫大離話擔負登齋定谟胴胴短書對過工腳宮詹橫塞黃閣黃袍揮翰臨池惑疾活展既濟公經據進攻橛橛開放練色力術龍象露布謾訑梅花處士麪糊團廟食腦子平理評頭品足貧眼前冊傾祝期望值取進止融晴柔柯飒剌剌色動沈正庶政絲牽痛怨團緣望實違時纖柳小範銷假小溜子小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