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豁喇喇 ”。象聲詞。 明 馮夢龍 《挂枝兒·風》:“難怪你豁剌剌重吹起。” 清 蔣士铨 《臨川夢·說夢》:“哭一聲,豁剌剌,驚得個 揭諦神 落了鋼叉。”《紅樓夢》第七十回:“隻聽豁喇喇一陣響,登時綫盡,風筝隨風去了。” 茅盾 《當鋪前》:“小火輪經過時卷起了兩股巨浪,豁剌剌地沖擊着那些沿河的‘田橫埂’,叫鄉下人叫苦。”
“豁剌剌”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根據語境區分,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建議在文學或日常使用中優先采用“象聲詞”含義,因其例證更豐富且權威性更高。如需形容性格豁達,推薦使用“豁達”“開朗”等更通用的詞彙。
《豁剌剌》是指物體平整、光亮而沒有任何障礙或瑕疵的樣子,形容得體、舒適、無阻礙的狀态。
《豁剌剌》的部首拆分為豕、刀,總共有9個筆畫。
《豁剌剌》的來源于漢字詞彙,原為整體漢字,現在一般為簡化字。“豁”字意為展開、張開、開揚;“剌”字意為光亮、平坦。
在古代,這個詞的寫法有些不同。以明朝鐘惺撰寫的《曾侯乙編》中為例,曾使用“戎”字作為“剌”的部首,寫作“豁戎戎”的形式。
1. 這個房間打掃得幹淨利落,一塵不染,整個空間豁剌剌的。
2.望着陽光照耀下的大海,心情變得舒暢起來,眼前一片豁剌剌的世界。
1. 豁達:形容心胸開闊、思想開放。 2. 豁免:指從一定義務中被免除。 3. 豁讓:表示對别人的讓步、退讓。 4. 豁出去:毅然決然地放棄、舍棄。
通窄、平整、光亮、無障礙
狹窄、崎岖、阻礙、有障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