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陳情表的意思、陳情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陳情表的解釋

晉 時 李密 作《陳情表》,表中婉轉地陳述了為孝養祖母,不能接受朝廷的征召。後因以《陳情表》泛指向朝廷提出辭官歸隱孝養父母的呈文。 唐 白居易 《和我年》之三:“何當闕下來,同拜《陳情表》。” 明 馮惟敏 《端正好·徐我亭歸田》套曲:“老太君近九十,老尊堂多半百,壽萱重茂光三代。祖孫空切《陳情表》,母子遙懸《陟屺》懷。” 清 黃遵憲 《題黃佐廷贈尉遺像》詩:“不如烏鳥《陳情表》,生屬猴年寄母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陳情表》是古代中國臣子向君主陳述請求或申辯情感的正式文書,其名稱由“陳情”(陳述心意)與“表”(奏章文體)組合而成。該文體以李密所著《陳情表》最為著名,被收入南朝蕭統編訂的《昭明文選》,成為抒情表文的典範。以下從多個角度展開解析:

  1. 核心含義與曆史背景

    《陳情表》在西晉時期由李密為辭謝晉武帝征召其入朝為官而作。文中以“孝”為核心,陳述其自幼孤苦、與祖母相依為命的經曆,懇請暫緩赴任以盡孝道。這一行為體現了儒家“忠孝難兩全”的倫理困境,符合《晉書·李密傳》中“以孝治天下”的治國理念。

  2. 文體結構與修辭特色

    全文共分四段,采用“起-承-轉-合”的遞進邏輯:

    • 首段叙述身世之悲,奠定情感基調;
    • 次段表明忠孝兩難處境,引發君主共情;
    • 第三段以“聖朝以孝治天下”反将一軍,強化訴求合理性;
    • 末段提出“烏鳥私情,願乞終養”的解決方案。

      語言上骈散結合,既有“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等工整對仗,亦含“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等口語化表達,形成獨特感染力(參考《中國古代散文鑒賞辭典》)。

  3. 文學價值與社會影響

    該文被南宋學者謝枋得評為“沛然從肺腑中流出,殊不見斧鑿痕”,其以情動人的寫作策略開創了奏議文的新範式。清代學者餘誠更指出:“層次說來,無一字虛言藻飾,晉武覽表,豈能不嘉其誠?”(《重訂古文釋義新編》)。文中“日薄西山,氣息奄奄”等句,至今仍為漢語常用典故。

  4. 權威文獻佐證

    • 中華書局《文選》注本詳細考據其版本流變
    • 朱東潤《中國曆代文學作品選》分析其情感遞進邏輯
    • 袁行霈《中國文學史》評價其“情理交融的至高境界”

該文作為中華孝文化的重要載體,其思想内涵被收錄于教育部審訂的《大學語文》教材,并在當代社會繼續發揮着倫理教育功能。

網絡擴展解釋

《陳情表》是西晉文學家李密寫給晉武帝司馬炎的奏章,以辭謝朝廷征召為核心,通過陳述個人困境與孝道倫理打動君主。以下從五個方面詳細解析:

一、核心詞義 "陳情表"字面意為"陳述實情的奏章",其中"陳"指陳述,"情"包含個人境遇與情感,"表"是古代臣子向君主呈遞的公文文體。該文被後世視為中國古代散文典範,與《出師表》并稱"忠孝雙璧"。

二、創作背景 李密作為蜀漢舊臣,在蜀亡後面對晉武帝多次征召,需在盡忠與盡孝間抉擇。他借祖母年邁病重為由,以"孝治天下"的晉朝國策為切入點,既避免政治猜忌,又保全忠孝名節。

三、内容結構

  1. 身世凄苦:開篇"臣以險釁,夙遭闵兇"總述幼年喪父、母改嫁、孤弱多病的悲慘經曆
  2. 祖孫相依:通過"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強調與祖母劉氏"更相為命"的特殊關系
  3. 忠孝兩難:以"聖朝以孝治天下"為理論依據,提出"盡節于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的折中方案
  4. 情感升華:用"烏鳥私情"比喻反哺之情,以"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表達效忠決心

四、藝術特色

五、文學影響 該文被收入《昭明文選》和《古文觀止》,明代學者評其"沛然從肺腑中流出,殊不見斧鑿痕"。其"以情動人"的寫作策略成為後世公文寫作範本,但亦有争議觀點認為文中存在政治權謀成分。

(注:相關典故可參考《晉書·孝友傳》及《文選》注疏,欲了解全文可查閱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擺當抱棘寶翫便盆飙車不凍港蔔食柴天改玉長蛇當面道長争短斷交二意發獎法經肥田粉豐妍附學生員高風峻節根素果茹航天含糊不明何其鶴阙花兒匠槐槽簡授粳糧經明行修經武緯文孔隙口臭懶怠淚巴沙練主沴瘥靈祜陵亂留都淪放龐大凄悲凄歌寝置觑定缺德擾狎殺身成義神媛折上巾虱蟲世家市醫詩竹霜薤貪懶通用寤寐求之顯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