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退藏于密的意思、退藏于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退藏于密的解釋

後退隱藏于秘密之處,不露行迹。謂哲理精微深邃,包容萬物。《易·繫辭上》:“聖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吉兇與民同患,神以知來,知以藏往。” 韓康伯 注:“言其道深微,萬物日用而不能知其原,故曰退藏於密,猶藏諸用也。” 宋 王安石 《漣水軍淳化院經藏記》:“蓋有見於無思無為,退藏於密,寂然不動者,中國之 老 莊 ,西域之佛法也。” 宋 朱熹 《中庸章句》引 程子 曰:“其書始言一理,中散為萬事,末復合為一理,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退藏於密,其味無窮,皆實學也。”《石點頭·瞿鳳奴情愆死蓋》:“然皆聽憑心靈指揮,有時退藏於密,方寸間現出四海垓。”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退藏于密”是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面釋義

二、核心引申義

該成語的核心含義超越了簡單的物理隱藏,更強調一種處世态度和精神境界:

  1. 收斂鋒芒,深藏不露: 指有才能、智慧或實力的人,不張揚炫耀,而是将之隱藏起來,不輕易顯露于人前。這體現了謙遜、謹慎的品格。
  2. 韬光養晦,待時而動: 在時機未成熟或環境不利時,主動退避,積蓄力量,隱藏自己的真實意圖或才能,等待合適的時機再行動。
  3. 修身養性,歸于靜默: 指将精神、心性收斂回歸到内在最幽深、靜默的狀态,進行自我修養和内省。這帶有一定的哲學和心性修養色彩。

三、出處與文化内涵

“退藏于密”最早、最著名的出處是儒家經典《周易·系辭上》:

“聖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兇與民同患。”

四、現代用法

在現代漢語中,“退藏于密”主要用于形容:

權威參考來源:

  1. 《周易·系辭上》 (原始出處與核心闡釋): 可參考權威古籍數據庫或解讀,如國學大師 - 周易系辭傳(請核實鍊接有效性)。
  2. 朱熹《周易本義》 (對“退藏于密”的經典注解): 朱熹的注解是理解該詞在理學語境下内涵的重要依據。相關解讀可查閱古籍資源或研究文獻。
  3. 《漢語大詞典》 (對成語的規範釋義): 大型權威辭書提供了标準的語義解釋。可查閱線上版如漢典 - 退藏于密(請核實鍊接有效性)。
  4. 曆代學者注疏 (如孔穎達《周易正義》等): 這些注疏提供了更豐富的背景和不同角度的理解。相關研究可參考學術數據庫或專著。

網絡擴展解釋

“退藏于密”是一個源自《周易·系辭上》的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詳細解析:

一、詞義解釋

  1. 本義
    指後退并隱藏于隱秘之處,不顯露行迹。原句出自《周易·系辭上》:“聖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兇與民同患。”
    此處強調聖人在洞悉天地之理後,将智慧内斂深藏,保持謙遜低調。

  2. 引申義
    後引申為哲理或事物的精微深邃、包容萬物,需通過内省或深入探究才能理解。例如明代《石點頭》中描述“心靈指揮,有時退藏于密”,即指思想深藏不露。


二、結構與語法


三、應用場景

  1. 哲學領域:
    用于形容道家或儒家思想中“内斂自修”的境界,如“煉己存誠,退藏于密”。
  2. 現實語境:
    可描述隱士避世、重要信息保密等行為,如“人鬼殊途,鬼者宜退藏于密”。

四、近義與關聯概念


五、注意事項

該成語在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于學術或文學作品中。其核心在于強調“内斂”與“深藏”,而非單純的躲避或消極隱藏。

别人正在浏覽...

頒曆苾苾比拟部類僝偢超群拔類雠虜瘡瘢畜豪爨龍顔碑貸款盜帥地負海涵抖抖瑟瑟翻切附翼好惹螖蟲恢覽尖嘴薄舌賈氏窺簾結喉巾裹扃閉酒太公磡頭客傳浪木亮溜廉士斂怨求媚李杜廪庫緑豆馬毛蝟磔美化密拆名實相符目不忍睹朋分辟置貔子缲車欺蔽頃來輕足辱井賽花燈詩傑水場錢死不改悔肅反胎夭碳弧天津快闆脫賺翫鮑溫顧無理取鬧仙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