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苾苾的意思、苾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苾苾的解釋

香氣濃郁。《詩·小雅·信南山》:“苾苾芬芬,祀事孔明。” 南朝 宋 謝靈運 《山居賦》:“蔚蔚豐秋,苾苾香秔。” 唐 張九齡 《荔枝賦》:“緑穗靡靡,青英苾苾。不豐其華,但甘其實。”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苾苾”是一個形容詞,源自古代漢語,主要用于形容香氣濃郁、芬芳四溢的狀态。其核心含義與“芬芳”、“馥郁”相近,但更具書面語色彩和文學性。

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 本義與核心含義: “苾苾”的核心意義是形容香氣濃烈、芬芳撲鼻。它通常用來描繪花草、食物(尤其是祭祀用的谷物和酒食)或其他散發美好氣味的事物所呈現的濃烈香氣狀态。這種香氣不是淡淡的,而是顯著、充盈、彌漫的。例如《詩經·小雅·楚茨》中“苾苾芬芬,祀事孔明”,描繪的就是祭祀時祭品香氣濃郁、儀式莊重的場景。

  2. 文獻出處與經典用法: “苾苾”最早且最著名的用例見于《詩經·小雅·楚茨》:“苾苾芬芬,祀事孔明。” 此處的“苾苾芬芬”疊用,極言祭品(黍稷等谷物)香氣的濃烈芬芳,用以烘托祭祀儀式的完美和莊重肅穆。後世文人亦沿用此詞,多用于描繪花香、酒香或祭祀之香。

  3. 用法特點:

    • 疊詞形式:作為疊詞(AA式),它本身就帶有強調和描繪狀态的作用,增強了香氣的濃郁感和持續性。
    • 書面語與文學性:在現代漢語中,“苾苾”已非常用詞彙,主要出現在古典文學、詩詞引用或仿古的書面表達中,具有濃厚的文學色彩和古雅韻味。
    • 描繪對象:傳統上多用于描繪祭祀供品(黍稷)、花草(如蘭蕙)的香氣,也可引申用于形容其他美好、濃郁的氣味。
  4. 現代詞典釋義參考:

    •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對“苾苾”的釋義為:“香氣濃郁。” 并引用了《詩經·小雅·楚茨》作為書證。
    •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解釋為:“形容香氣很盛。”
    • 《辭源》(修訂本)釋義為:“香氣盛。” 同樣以《詩經·小雅·楚茨》為例句。

“苾苾”是一個源自《詩經》的古典雅詞,專用于形容香氣極其濃郁芬芳的狀态,尤其與祭祀、花草的濃香相關聯。其疊詞形式強化了香氣的充盈感和持續性,在現代語境中主要用于書面語和文學表達,承載着深厚的文化意蘊。

網絡擴展解釋

“苾苾”是“苾”的疊用形式,屬于形容詞重疊用法,主要用于加強語氣,形容香氣濃郁、持久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單字“苾”(bì)本義為芳香,如《說文解字》釋為“馨香也”。疊用後“苾苾”進一步強調香氣濃烈,常見于古籍中描寫祭祀、植物或環境中的芬芳氣息。

  2. 古籍用例

    • 《詩經·大雅》有“苾芬孝祀”之句,描述祭祀時香氣的豐盛莊重。
    • 《大戴禮記》中“苾乎如入芝蘭之室”亦以“苾”形容香氣沁人心脾的環境。
  3. 擴展釋義
    除形容氣味外,“苾”在少數語境中可指代植物(如“苾刍草”)或音譯詞彙(如突厥部落名“契苾”),但“苾苾”一般僅用于香氣相關描述。

  4. 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苾苾”,多見于文學創作或引用古文時,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其強調香氣的修辭效果。

“苾苾”是古漢語中通過疊字強化香氣的表達,需注意其語境多為莊重或文雅的場景。

别人正在浏覽...

奧水比迸慘結操節車馬填門辰放氏俦伴吹竹楚言電碓獨語犯節氣分損赴火蹈刃幹達達岣嵧刮抉管窺之見灌制還反漢旅橫大耲耙幻聽輝赫婚變嗟悔無及警捷捐廉儈豕連阡曆元鸾翺鳳翥露筋女門可羅雀皮囊缾笙平頭百姓破零三亂強不知以為知搶救乾瘠乾闼祈報氣短清遠燃藜日工三乘掃頭山查糕勝引摅誠私勇頭達未敢苟同五領鄉收祆神心不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