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翻切的意思、翻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翻切的解釋

即反切。用兩個字拼切一個字的音,上字取聲,下字取韻。 宋 王應麟 《困學紀聞·小學》:“《考古編》謂 周顒 始有翻切,非也。” 清 顧炎武 《與人書》之四:“ 休文 之四聲, 神珙 之翻切, 三代 之所未有也。” 清 龔自珍 《拟上<今方言>表》:“旁采字母翻切之旨,欲撮舉一音,可以一行省音貫十八省音,可以納十八省音於一省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翻切的漢語詞典釋義

一、核心釋義:音韻學術語

翻切是“反切”的别稱,指中國傳統漢字注音方法,通過兩個漢字拼讀出一個字的讀音。其規則為:

二、引申釋義:翻土耕種

在部分古籍中,“翻切”可通“翻耕”,指用農具翻動、切割土壤以準備耕種。

來源:《辭源》收錄此義項,例見明清農書(如“翻切田地,以利播種”)。


現代使用場景

  1. 學術研究:音韻學、方言學中分析古音演變時沿用“翻切”術語。
  2. 古籍注釋:點校《說文解字》《廣韻》等文獻時需解析反切注音。
  3. 方言保留:閩、粵方言等仍存留反切口語詞(如粵語“乜嘢”=“物”的切音)。

權威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

“翻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注音方法,即“反切”的另一種表述。其原理是:用兩個漢字拼出第三個字的讀音,具體規則為:

相關補充信息:

  1. 曆史發展
    翻切法最早可追溯至東漢,但成熟于南北朝。清代學者顧炎武在《與人書》中提到其非三代(夏商周)所有,說明這一方法在曆史中逐漸完善。

  2. 特點與局限

    • 依賴已知漢字的讀音,對生僻字注音存在困難;
    • 受方言影響較大,不同地區拼讀結果可能不同。
  3. 文化影響
    翻切法為後世韻書(如《廣韻》)的編撰奠定了基礎,也是研究古漢語語音的重要依據。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曆史文獻引用,可參考、3、5中的具體内容。

别人正在浏覽...

被律倉颉城門魚殃蠢悍貸方儋石大查科平原刁讦底土東走西撞發蒙啓蔽拂袖凫鐘告奸共氣冠佩官癖蝈氏還真恨怪會客室回轉活健雞睨金鴨捐金抵璧蠲削巨髦口熟涼蟬兩梁蟉糅鲈鄉廬嶽麻稭美地納命泥金扇啪塌飄浮平光光平英團披屋破赀欺惑虬曲人勝三尺男石渠閣疏細态狀特秉投殒帏次韋馱緼韠聞如是無猒相互相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