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客中使用之枕。喻指旅途中過夜。 唐 李商隱 《酬令狐郎中見寄》詩:“朝吟搘客枕,夜讀漱僧瓶。” 宋 陸遊 《宿楓橋》詩:“七年不到 楓橋寺 ,客枕依然半夜鐘。” 元 方回 《次韻仇仁近至日》:“紫邏招魂千裡雪,彤庭待漏五更霜。閑人幸脫抅攣外,客枕何庸早起忙。” 明 郭奎 《客枕》詩:“客枕睡不着,天高秋氣清。”
“客枕”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字面解釋
指客居或旅途中使用的枕頭,常用來比喻在他人住所或旅途中的短暫停留。例如唐代李商隱《酬令狐郎中見寄》中“朝吟搘客枕”,即描繪了旅途中的生活場景。
引申含義
部分文獻(如)将其視為成語,比喻寄居他人之處,帶有“身不由己”或“漂泊無定”的情感色彩。
文學表達
多用于古詩文,如宋代陸遊《宿楓橋》的“客枕依然半夜鐘”,通過“客枕”渲染旅途孤寂;明代郭奎《客枕》詩中“客枕睡不着”則直接以詞彙為題,強化漂泊意象。
現代語境
現代使用較少,若需表達類似含義,可結合具體語境,例如:“異鄉的客枕總讓人想起家的溫暖。”
需注意與“客居”“旅枕”等詞的區别:
“客枕”兼具具象(旅途中的枕頭)與抽象(漂泊狀态)雙重含義,常見于古典文學,現代多用于詩意化表達。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古詩文實例(如、8)。
《客枕》是一個漢語詞語,由兩個字組成。客指的是來訪的人,枕指的是頭靠的東西。在這個詞中,客枕的意思是為客人準備的枕頭。
在《客枕》這個詞中,客的部首是宀,枕的部首是木。客的筆畫數為9,枕的筆畫數為7。
《客枕》這個詞源自古代的禮儀習俗。古代人們對待客人非常重視,為了表示尊重,待客之處也是慎重考慮的。因此準備一副好枕頭供客人使用就成了一項重要的禮儀。
在繁體字中,客枕的寫法為「客枕」。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客枕是用傳統的正楷書寫形式。在這種形式中,字形保持了古代寫法的特點,比如筆畫的順序和結構。
下面是一些使用《客枕》這個詞的例句:
與《客枕》相關的組詞有:
與《客枕》意思相近或相似的詞語有:
與《客枕》意思相反的詞語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