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踡伏的意思、踡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踡伏的解釋

曲身卧倒。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獸二·風狸》:“晝則踡伏不動如蝟,夜則因風騰躍甚捷。”亦指屈服。 清 秋瑾 《精衛石》序:“試問二萬萬之女子,呻吟踡伏於專制男子之下者,不知凡幾。”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踡伏”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面及引申義兩個層面解釋,具體如下:

一、字面含義

指身體蜷曲、縮伏的狀态,通常用于描述人或動物休息時的姿勢。例如:

二、引申含義

  1. 屈服或順從:
    清代秋瑾在《精衛石》序中以“呻吟踡伏于專制男子之下”比喻女性在封建壓迫下的被動處境。
  2. 隱藏或埋藏:
    部分語境中可指情緒或事物的潛藏狀态,如聞一多詩句“和平蜷伏在每個人心裡”,暗含隱忍或未顯露之意。

三、其他信息

“踡伏”既描述物理姿态的蜷縮,也可隱喻心理或社會層面的屈服,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雙重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踡伏》的意思

《踡伏》(quán fú)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是跪倒在地,行跪拜之禮。

拆分部首和筆畫

《踡伏》的拆分部首是“足”字部,表示與腳或行走有關;其拆分筆畫為13畫,比較複雜。

來源及繁體

《踡伏》是古代漢字詞語,起源于中國古代的禮儀文化。漢字的繁體字形狀為「踡伏」。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方式和現代有所不同。例如,《踡伏》這個詞的古代寫法為「蹼服」,表示跪拜膜拜之意。

例句

1. 小明在廟宇前踡伏,向神明祈求健康和平安。

2. 在古代,人們常常踡伏向長輩行禮以示敬意。

組詞

1. 踡踏(quán tà):踡伏跪拜的行為。

2. 跪拜(guì bài):跪倒行禮的動作。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跪拜、頂禮膜拜。

反義詞:起立、倒身。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