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從頌的意思、從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從頌的解釋

從容不迫。頌,“ 容 ”的古字。《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世以 鮑焦 為無從頌而死者,皆非也。” 司馬貞 索隱:“從頌者,從容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從頌"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構成包含兩個核心語素:"從"表示跟隨、順從,"頌"指稱頌、贊美的文體。根據《漢語大詞典》的釋義,"從頌"特指古代臣子遵循禮制規範所作的贊頌文章,常見于宗廟祭祀或帝王功績記載,具有"依禮而作,因事成頌"的文體特征。

從語義演變角度考察,《說文解字》載"頌,貌也"的本義,後衍生出"以成功告于神明"的儀式功能。漢代鄭玄注《周禮》時強調"頌之言誦也",說明其與禮制儀軌的密切關聯。而"從"在《爾雅》中被釋為"自也,由也",在此語境中引申為"遵循禮法規程"的行為準則。

該詞在具體應用中呈現雙重特征:既要求内容符合禮法規範,又需體現文學修飾。如《文心雕龍·頌贊》所述:"頌惟典雅,辭必清铄",強調其莊重典雅的文體風格。清代章學誠《文史通義》更明确指出:"從頌之作,必依典谟",揭示其創作受經典文獻制約的特性。

在構詞法層面,"從頌"屬于偏正結構複合詞,其中"從"作為限定成分修飾中心語素"頌",整體形成"遵循特定規範的頌文"之概念。這種構詞方式與"雅頌""周頌"等同類詞語具有相同的語法邏輯,體現了漢語詞彙系統的能産性特征。

網絡擴展解釋

“從頌”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析如下:

一、基本解釋

“從頌”意為從容不迫,其中“頌”是“容”的古字。該詞由“從”和“頌”組成,前者表示“依順、舒緩”,後者通“容”,強調神态或舉止的平和自然。

二、出處與典故

該詞最早見于《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世以鮑焦為無從頌而死者,皆非也。”司馬貞在《索隱》中注解:“從頌者,從容也。” 此處通過鮑焦的典故,說明“從頌”形容人在困境中仍保持鎮定自若的态度。

三、使用場景

  1. 文學與曆史文獻:多用于描述人物性格或行為,如贊美某人處事不驚。
  2. 現代應用:雖為古語,但可在書面語或正式演講中引用,增添文雅色彩。

四、相關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史記》原文或相關典故,可參考、6的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悲文敝規怖鴿倉皇無措愁慕出祖村眉大膽包身帶月颠撲不磨二面礬頭烽狼風樂隔離龜緺貴胤鴻雀嘉慮介詞荊州抉眸快閣款待巋峗良肱骊峰遴難落花無言買市馬圖枚筮萌茁脈脈相通鲇魚蚍蜉堞啓顔泉華衽席桑笄瘙癢森秀尚方斬馬劍繩闆詩壘雙重國籍暑期私立桃波天理昭昭投酒偷末兔角龜毛晚老子頑貪韋絮文僚無愧衾影相饒葉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