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荐举补缺官员。 明 王琼 《双溪杂记》:“既行三载考察之法,又行遇缺推补之例。”《水浒传》第一○一回:“又敕该部将 河北 新復各州县所缺正佐官员,速行推补。”
"推补"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其核心含义是指推荐并补充(官职缺额)。具体解释如下:
一、核心释义
指古代官员职位出现空缺时,由相关部门或官员推荐人选,并报请朝廷批准予以补充。这体现了古代选官制度中"举荐"与"填补缺位"的结合。
来源: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年版)第6卷第777页。
二、用法特征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第1503页。
三、典型文献用例
《明史·职官志》载:"凡官员缺,五品以上,依班序推补。" 此处明确记载了中高级官职需按次序推补的制度。
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明史》(1974年版)卷七十二·职官志一。
"推补"是古代官僚体系中针对官职空缺的推荐补任机制,兼具选拔与行政程序的双重性质。
“推补”是一个较为少见的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以下是可能的解释方向:
字面拆解
历史/职官制度中的用法
在明清时期,官员职位空缺时,常由吏部或地方官员推荐候补人选,称为“推补”。例如《明史·选举志》中记载的“员缺应补,必推举乃授”,即通过推荐程序补缺官员。
现代可能的引申义
由于该词未收录于通用词典,且缺乏具体语境,建议使用时附加说明或提供背景信息。若涉及特定领域(如历史、制度),需结合文献进一步考证。
百折不挠宝驾兵道闭箝播宪不甐侧坐棽棽充馁出乎反乎寸补啿啿刀斧手底土风娇风音分茅裂土关连官役诡说贿赂胡荼辣国见处骄假胶噤尽勾葰茂枯润廉襜连绵字丽丽沥情鲁鱼亥豕麻紴麦青毛咕默念内帘逆节炮格配侑篷樯骈肩叠迹凭亿戗柱求解球篮磲椀任官荣歇饰诈蜀国弦税项送鲜台槐听篱察壁头阵慰释闻闻误国殃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