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府的房舍。庑,正房對面和兩側的房屋。 明 張景 《飛丸記·全家配遠》:“那一點念鄉心,隻有夢魂清,愁殺我官廡寄着孤形。”
“官庑”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分解
文獻用例
明代戲曲《飛丸記·全家配遠》中有“愁殺我官庑寄着孤形”的表述,此處“官庑”代指主人公寄居的官府房舍,暗含孤寂之意。
相關補充
需注意,當前搜索結果均标注為極低權威性,建議結合權威辭書(如《漢語大詞典》)進一步驗證。
《官庑》是一個多義詞,可以指代晉代和漢代時期的官員宅邸,也可以指代官員的職務和地位。它還可以指家庭或家族的官員。
《官庑》的拆分部首為宀和廣,拼音為guān和wěn。它的總筆畫數為12。
《官庑》在漢字中的來源較為複雜。它的主要來源是由象形的“宀”(表示屋頂)和“廣”(表示房間)組成。古代人們用“宀”和“廣”兩個象形符號來表示與官庑相關的詞彙。
《官庑》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官庑」。
古代漢字的寫法在不同曆史時期有所變化。《官庑》在古代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差異,但基本上都包含了象形符號“宀”和“廣”。
1. 他的父親是個官庑,家裡住着一大家人。
2. 這座官庑已經有幾百年的曆史了。
1. 官員
2. 宅邸
3. 職務
4. 家族
1. 官邸
2. 官宅
3. 官府
1. 平民家庭
2. 民居
3. 一般人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