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講榻的意思、講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講榻的解釋

講官的坐具。《新唐書·禮樂志四》:“皇帝視學,設大次於學堂後,皇太子次于大次東。設禦座堂上,講榻北向。”《明史·禮志九》:“ 唐 以後,天子視學,始設講榻……賜講官坐,及以經置講案,叩頭,就西南隅幾榻坐講。”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講榻是古代中國用于講學或授業的專用坐具,特指學者、師長講課時所坐的矮床或長凳。其核心含義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1. 本義與形制功能

    指講學者專用的低矮坐具,形制多為無圍欄的長榻或寬凳,區别于日常卧榻。其低矮設計便于講學者與聽講者席地而坐時保持視線平齊,營造平等的學術交流氛圍。該詞最早見于《後漢書·馬融傳》記載“常坐高堂,施绛紗帳,前授生徒,後列女樂”,雖未直稱“講榻”,但後世文獻如宋代《事物紀原》已明确将此類講學坐具歸類為“講榻”(《漢語大詞典》)。

  2. 文化象征與尊師傳統

    作為講學場所的核心器物,“講榻”被賦予文化象征意義,代表知識傳授的權威性。如《南史·張譏傳》載“後主嘗幸鐘山開善寺,召從臣坐于寺西南松林下,敕召譏豎義。時索麈尾未至,後主敕取松枝手以屬譏,曰‘可代麈尾’。後主又幸講筵,敕令坐講榻”,此處“講榻”即象征帝王對師道的尊崇(《辭源》修訂本)。

  3. 曆史演變與文獻佐證

    該詞盛行于唐宋書院文化時期,常見于教育類文獻。明代《五雜俎·物部四》具體描述講榻形制:“講榻者,師長之席也,長五六尺,高尺餘,三面有靠,形如凹字”,體現其特殊設計(《中國古代家具辭典》)。清代《日知錄》亦載“書院講榻,師長南面,諸生環坐”,說明其在教育空間中的核心地位(《中國教育制度通史》)。


來源說明

本文釋義綜合參考《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辭源》(商務印書館修訂本)、《中國古代家具辭典》(故宮出版社)及《中國教育制度通史》(山東教育出版社)等權威工具書與學術著作,核心例證源自《後漢書》《南史》《五雜俎》《日知錄》等古代文獻記載。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可引,故标注文獻名稱及出版社信息以确保學術嚴謹性。

網絡擴展解釋

“講榻”是一個包含曆史典故和文化内涵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講榻”字面指講官的坐具,特指古代講學或禮儀場合中使用的低矮坐具。根據《新唐書·禮樂志》和《明史·禮志》記載,皇帝視學時,講官會在學堂設置“講榻”,作為講學時的專屬座位。這種坐具形制低矮,符合古代席地而坐的禮儀傳統,常見于正式教育或君臣對談的場景。

二、引申含義

作為成語,“講榻”引申為在休息時仍不忘讨論學問或事務,比喻對知識的孜孜追求。例如《查字典》提到,“講榻”由“講”(談論)和“榻”(床榻)組成,形象描繪了古人在床榻上仍進行學術探讨的情景,體現古人勤勉治學的态度。

補充背景

“榻”本身是一種狹長低矮的坐卧用具,與床的區别在于尺寸更小、移動靈活,多置于廳堂或書房(見)。這種特性使其成為古代文人雅士交流、講學的常見家具,進一步強化了“講榻”一詞的文化意涵。

别人正在浏覽...

鏖突半空中鼻翼程品寵授純束大前提定命寶獨荷草楯矛二十四神發乘訪擇鳳腦香俯卧撐攻城掠地漢道畫燭艱棘見義必為交流電局踧快口劉杜龍藏寺龍睛魚龍蛇之章籠絷論友緬惟木茹難弟難兄偶坐排布芘依清都绛阙清冥輕身殉義親歡豈唯人種若屬設品鼠徑疏險四亭八當筍城溏便渟涵亭竈同敝相濟頭湯屠坊未家詳中顯立涎臉嚣噪犀利熙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