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講榻的意思、講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講榻的解釋

講官的坐具。《新唐書·禮樂志四》:“皇帝視學,設大次於學堂後,皇太子次于大次東。設禦座堂上,講榻北向。”《明史·禮志九》:“ 唐 以後,天子視學,始設講榻……賜講官坐,及以經置講案,叩頭,就西南隅幾榻坐講。”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講榻”是一個包含曆史典故和文化内涵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講榻”字面指講官的坐具,特指古代講學或禮儀場合中使用的低矮坐具。根據《新唐書·禮樂志》和《明史·禮志》記載,皇帝視學時,講官會在學堂設置“講榻”,作為講學時的專屬座位。這種坐具形制低矮,符合古代席地而坐的禮儀傳統,常見于正式教育或君臣對談的場景。

二、引申含義

作為成語,“講榻”引申為在休息時仍不忘讨論學問或事務,比喻對知識的孜孜追求。例如《查字典》提到,“講榻”由“講”(談論)和“榻”(床榻)組成,形象描繪了古人在床榻上仍進行學術探讨的情景,體現古人勤勉治學的态度。

補充背景

“榻”本身是一種狹長低矮的坐卧用具,與床的區别在于尺寸更小、移動靈活,多置于廳堂或書房(見)。這種特性使其成為古代文人雅士交流、講學的常見家具,進一步強化了“講榻”一詞的文化意涵。

網絡擴展解釋二

講榻的意思

《講榻》是一個漢語詞語,意為講學的床榻或坐席。在古代,學者們常常坐在榻上或躺在榻上進行講學或授課。

拆分部首和筆畫

根據《康熙字典》,《講榻》的拆分部首為讠(讠是“言字旁”)和木,筆畫數為10。

來源

《講榻》起初出現在《元史·蔡卞傳》中,用來描述蔡卞在榻上講學的場景。後來被廣泛使用,成為一個獨立詞語。

繁體

《講榻》在繁體中的寫法為「講榻」。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書法對于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所以古時候《講榻》的字形與現代有一些差異,例如「讞」代替了「襄」,「闇」代替了「暗」等,但整體上意思沒有變化。

例句

1. 他在講榻上傳授了許多珍貴的知識。

2. 學生們靜靜地坐在講榻前聆聽老師的講解。

組詞

講學、床榻、坐席、學者

近義詞

講台、演講台、講壇

反義詞

聽衆席、觀衆席、坐聽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