钤束的意思、钤束的詳細解釋
钤束的解釋
管束;約束。 宋 蘇舜欽 《上京兆杜公書》:“至於鈐束小吏,期會簿書,非大賢事業,幸委之幕府。” 元 本 高明 《琵琶記·牛相教女》:“你如今不鈐束他,倘或他做出歹事來,也把你名兒污了。”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吳烈士旸谷革命史》:“由是而剗除專制,鈐束君主之意以起。”
詞語分解
- 钤的解釋 钤 (鈐) á 印章:钤記(舊時印的一種)。 蓋印章:钤印。钤章。 鎖:钤鍵(a.鎖鑰,關鍵;b。喻機謀)。 兵書,謀略:钤決(泛指兵書或謀略)。钤謀(計謀)。韬钤(中國古代兵法書《六韬》及《玉钤篇》
- 束的解釋 束 ù 捆住,系:束縛。束裝(整理行裝)。束發(?)。束之高閣。束手無策。 量詞,用于捆在一起的東西:束修(十條幹肉,原指學生送給老師的禮物,後指給老師的報酬)。 聚集成一條的東西:光束。電子束。 控
網絡擴展解釋
“钤束”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qián shù,其核心含義是管束、約束。以下為詳細解析:
1. 字義與結構
- 钤(qián):本義為印章(如“钤印”),引申為“鎖”的比喻,表示對事物的控制或限制。
- 束(shù):指捆綁、整理,如“束縛”“約束”。兩字組合後,強調通過某種方式對人或事進行管理和制約。
2. 引申含義
- 權威性約束:多用于上級對下級、長輩對晚輩的管束,隱含規則或權力的制約。例如《紅樓夢》中“家人豪縱,有臉者不服钤束”。
- 自我規範:也可指對自身行為的約束,如典籍中“钤束得整齊”表示通過管理保持秩序。
3. 應用場景
- 曆史文獻:常見于古代公文或文學作品中,如宋代《揮麈餘話》描述軍隊紀律時使用該詞。
- 現代用法:雖不常用,但仍可用于強調嚴格的規範或管理,如“钤束言行”表示約束行為。
4. 與其他詞彙的對比
- 近義詞:管束、約束、節制。
- 區别:“钤束”更強調通過制度或權威實現約束,帶有書面語色彩,而“約束”更口語化且適用範圍更廣。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典或古典文學用例。
網絡擴展解釋二
钤束的意思
钤束是一個名詞,指的是用于封閉物品或文件的束錢或金屬印章。
拆分部首和筆畫
钤束的部首是钅(钅字部),總共有9畫。
來源
钤束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常用金屬印章代表身份或封閉物品。隨着時間的推移,钤束也逐漸演變成束錢或者一組印章。
繁體
在繁體字中,钤束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然是「钤束」。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钤束的寫法有所不同。古文中「钤」的形狀更像是一個方形的金屬印章,而「束」則表示一束錢币或舒展開的一簇物品。
例句
1. 他将文件用钤束封好,以确保安全。
2. 钤束上的印章非常精美,展示了古代工藝的精髓。
組詞
1. 钤匙:指用于開鎖的金屬工具。
2. 钤記:指用印章蓋章的記號。
近義詞
1. 封印:也指用印章封閉物品或文件。
2. 密封:指用封閉的方式保護物品或文件。
反義詞
1. 開放:與封閉相對,指的是不限制或不封閉的狀态。
2. 解封:指打開被封閉的物品或文件。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