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修的意思、編修的詳細解釋
編修的解釋
[Bianxiu] 古代史官之一,宋代設編修官修國史實錄、會要等,明清翰林院設編修,并無實質職務
詳細解釋
官名。 宋 代有史館編修。 明 清 屬翰林院,位次修撰,與修撰、檢讨同為史官。見《曆代職官表》卷二三。
詞語分解
- 編的解釋 編 (編) ā 用細條或帶形的東西交叉組織起來:編結。編織。編紮。 按一定的原則、規則或次序來組織或排列:編排。編目(編制目錄或指已編成的目錄)。編次。編年。編訂。編配。編碼。 把材料加以適當的組織排
- 修的解釋 修 ū 裝飾,使完美:修飾。修辭。裝修。 整治,恢複完美:修複。修治。修繕(修理)。修浚(修理疏通)。修好。修明(古代指政治清明)。 剪或削:修剪。 興建,建造:修建。修築。 編纂,撰寫:修書。修史。
網絡擴展解釋
“編修”一詞具有雙重含義,需從以下兩方面綜合理解:
一、動詞含義(編纂修訂)
指對文字、著作或文獻進行系統性整理、修改和完善,常見于學術、出版及官方文件修訂領域。例如修訂古籍、編纂詞典或修改法律條文。現代應用中,該詞也用于描述軍事條令的更新,如我軍新一代共同條令的編修工作。
二、名詞含義(古代官職)
- 起源與職能:宋代始設編修官,負責國史、實錄、會要等官方文獻的編纂,隸屬史館。
- 明清發展:翰林院下設編修,屬正七品官職,與修撰、檢讨并稱史官,但明清時期逐漸演變為榮譽性職務,無實際行政權。
- 機構關聯:宋代樞密院也曾設編修官,負責軍事類文獻編纂。
使用場景示例
古籍整理(如《本草》修訂)、曆史文獻編纂(如昭明太子隱山寺編修文集)、現代法規修訂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編修》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修訂、編輯、整理等。它的拆分部首是“纟”和“共”,總共有10個筆畫。該詞源于古代漢字演變過程中的一種寫法,它的繁體形式是「編修」。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編修》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使用的是「辶」而不是「纟」作為部首,并且在一些字典中也會将其寫作「辯脩」。
【例句】
1. 老師們正在努力編修新的教材。
2. 我們需要花費大量時間進行編修稿件。
一些相關的組詞包括編纂、修訂、編輯、整理等。與《編修》意思相近的詞語有修正、修改、改進等。而與《編修》意思相反的詞語則包括撤銷、取消、放棄等。
希望以上内容對您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