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竊取榮祿。《後漢書·袁紹傳》:“若使苟欲滑泥揚波,偷榮求利,則進可以享竊祿位,退無門戶之患。”《三國志·吳志·張昭傳》:“若乃變心易慮,以偷榮取容,此臣所不能也。” 晉 庾亮 《讓中書令表》:“止足之分,臣所宜守,而偷榮昧進,日爾一日。” 晉 葛洪 《抱樸子·行品》:“懷邪僞以偷榮,豫利己而忘生者,逆人也。”
“偷榮”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tōu róng,指通過不正當手段竊取榮譽、地位或利益,帶有明顯的貶義色彩。以下是詳細解析:
“偷榮”雖為古語,但揭示了人性中對名利的貪婪。現代社會仍可借以警示:追求成功需以正道,而非投機取巧。例如,學術造假、職場鑽營等行為均可視為“偷榮”的變體。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文獻原文,可參考《後漢書》《三國志》等古籍,或訪問滬江線上詞典(來源1、6)。
偷榮是一個成語,意思是不當地取得榮譽或享受,沒有真實的實力或努力。這個詞可以形容那些靠欺騙、弄虛作假等手段獲取名聲或地位的人。
偷榮的首部是偷,筆畫為11;榮的首部是艹,筆畫為9。
偷榮從字面上看,是由“偷”和“榮”這兩個字組成的,表示以不正當的手段獲取或奪取榮譽。
偷榮(繁體字)也可以用來表示偷榮。
在古代,偷榮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保持偷和榮這兩個字的形狀不變。古時偷榮的寫法多與現代寫法相似。
1. 他靠着家族背景偷榮,卻從未付出真正的努力。
2. 這個公司由于偷榮的手段審計被曝光,聲譽受到了極大損害。
偷漏、偷懶、榮華、榮幸
以假亂真、冒功、混淆黑白
實至名歸、實至名歸、名副其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