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撐天拄地”。猶言頂天立地。《朱子全書》卷九:“聖人隻是常欲扶持這箇道理,教他撐天拄地。”
“撐天拄地”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chēng tiān zhǔ dì,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如下:
形容人或事物氣魄宏大、根基穩固,能承擔重大責任或壓力。字面指“支撐天空,柱立大地”,通過“撐”(用力支撐)和“拄”(如柱子般直立)兩個動作,強調穩固與力量感。
最早見于《朱子全書》卷九:“聖人隻是常欲扶持這箇道理,教他撐天拄地。”。後世多用于比喻人或事物具有頂天立地的氣概或能力。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朱子全書》或成語詞典來源(如滬江詞典、搜狗百科)。
《撐天拄地》是一個成語,表示非常有力量和支持。用來形容人或事物堅定、強大,能夠承受很大的壓力和負擔。
《撐天拄地》的拆分部首分别是手和木,筆畫的順序是13畫。
《撐天拄地》最早出自古代文學作品《谷梁傳》中的一句描述:“行年半百嘗撐天拄地,平生體态最頂天立地。”在繁體中,字符的形狀會略有變化。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字形會有變化。如今的《撐天拄地》在古代可能會寫成《撐天柱地》。
他的信心和毅力就如同《撐天拄地》,無論遇到任何困難都能堅持下去。
與《撐天拄地》相關的組詞有:撐天之柱、拄杖、磐石。
近義詞有:堅定不移、穩固有力。
反義詞有:搖擺不定、脆弱無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