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魚過河泣的意思、枯魚過河泣的詳細解釋
枯魚過河泣的解釋
《樂府詩集·雜曲歌辭十四·枯魚過河泣》:“枯魚過河泣,何時悔復及。”後因以喻誓死進擊,不顧及失敗。 宋 陸遊 《聞虜亂有感》詩:“頭顱自揣已可知,一死猶思報明主……羞為老驥伏櫪悲,寧作枯魚過河泣。”
詞語分解
- 枯魚的解釋 .幹魚。《韓非子·外儲說左下》:“ 孫叔敖 相 楚 ,棧車牝馬,糲餅菜羹,枯魚之膳……其儉偪下。” 三國 魏 應璩 《百一詩》之一:“田家無所有,酌醴焚枯魚。” 宋 陸遊 《久雨杜門遣懷》詩:“
網絡擴展解釋
“枯魚過河泣”是漢樂府詩中的一則寓言典故,其核心含義與警示作用相關,具體解析如下:
基本釋義
- 字面意義:幹枯的魚過河時哭泣,後悔已來不及,隻能寫信告誡同類出入要謹慎。
- 比喻義:通過自身慘痛教訓警示他人,提醒行事需小心,避免重蹈覆轍。
出處與背景
- 出自漢樂府《雜曲歌辭》,創作背景可能與東漢末年社會動蕩有關,借寓言反映人們對生存危機的憂慮。
- 李白曾以此為題創作同名詩,但主題轉向勸誡君王“慎出入”,用白龍化魚、劉邦柏人典故深化寓意。
文學手法與特色
- 拟人化想象
以“枯魚”自述遭遇,賦予魚人類的情感和行動(如哭泣、寫信),增強警示效果。
- 結構突兀奇峭
開篇“枯魚過河泣”直接點明悲劇場景,引發追問,強化悔恨情緒。
- 語言簡練深刻
僅四句二十字,既描述慘痛教訓,又傳遞普世道理,體現漢樂府寓言的凝練風格。
延伸含義
- 處世哲學:暗含“防患于未然”的智慧,強調未雨綢缪的重要性。
- 社會隱喻:可解讀為對亂世中個體命運的慨歎,或對統治者的諷谏(如李白詩)。
- 成語化用法:後世引申為“因困境無法擺脫而悲傷”,或形容孤注一擲的決心(如陸遊詩)。
常見誤讀
- 與李白詩混淆:需注意原樂府詩側重“警示他人”,而李白詩側重“君王慎行”,二者主題不同。
- “枯魚”身份:枯魚實為“幹魚”,非因過河而枯,而是被捕曬幹後被人攜帶過河,觸景生悲。
如需進一步分析詩歌意象或曆史演變,可參考古詩文網及李白詩注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枯魚過河泣》的意思
《枯魚過河泣》是一種比喻性的成語,常用來形容舊事重提、過去不堪回首而感到悲傷或遺憾。
拆分、部首和筆畫
《枯魚過河泣》這個成語可以拆分為三個詞:“枯魚”、“過河”和“泣”。其中,枯魚的部首是木,具有10個筆畫;過河的部首是辵(辶),具有6個筆畫;泣的部首是口,具有8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枯魚過河泣》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封神演義》一書。據說它是一個故事中伏羲、女娲對話的話語,用來形容伏羲看到自己的魚枯死在河中而感到悲痛流淚。
在繁體字中,《枯魚過河泣》的寫法是「枯魚過河泣」。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枯魚是用「魚」的骨字旁寫作「魚」,過河是用「辶」的甬字旁寫作「過」,泣是用「口」的立體字寫作「泣」。
例句
他一提到那段曾經的友誼,不禁《枯魚過河泣》。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枯萎、過去、河水、淚水。
近義詞:回憶、懷舊、感慨。
反義詞:留戀、歡喜、快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