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枕無憂的意思、高枕無憂的詳細解釋
高枕無憂的解釋
[sit back and relax;sleep in peace without any anxiety] 平安無事,無所顧慮,也形容缺乏警覺性
卓大喜曰:“吾有 奉先,高枕無憂矣。”——《三國演義》
詳細解釋
墊高了枕頭睡覺,無所憂慮。比喻平安無事,不用擔擾。《舊五代史·世襲傳二·高季興》:“且遊獵旬日不迴,中外之情,其何以堪,吾高枕無憂矣。” 元 無名氏 《硃砂擔》第二折:“諕的我戰兢兢提心在口,早難道高枕無憂。”《鏡花緣》第五五回:“将來上京赴試,路上有了此人,可以高枕無憂了。” 毛6*澤6*東 《論十大關系》八:“說反革命已經肅清了,可以高枕無憂了,是不對的。”參見“ 高枕而卧 ”。
詞語分解
- 高枕的解釋 墊高枕頭安心睡覺,形容無所憂慮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又:三窟已就,君姑高枕為樂矣。;;《戰國策;齊策》詳細解釋.枕着高枕頭。謂無憂無慮。《戰國策·齊策四》:“三窟已就,君姑高枕為樂矣。” 唐
- 無憂的解釋 .沒有憂患;不用擔心。《左傳·昭公三十二年》:“ 範獻子 謂 魏獻子 曰:‘……從王命以紓諸侯, 晉國 無憂。’”《史記·張儀列傳》:“為大王計,莫如事 秦 。事 秦 則 楚 韓 必不敢動;無 楚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高枕無憂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高枕無憂”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可從以下幾個角度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字面意義:墊高枕頭睡覺,形容無憂無慮的閑適狀态()。
- 比喻義:多用于貶義,指思想麻痹、喪失警惕,認為環境或局勢過于安全而放松戒備()。
二、出處與演變
- 最早來源:出自《戰國策·魏策一》:“事秦,則楚韓必不敢動,無楚韓之患,則大王高枕而卧,國必無憂矣。”此處指依靠強秦保護而安卧無憂()。
- 後世引用:如《三國演義》中“孔明已死,我等皆高枕無憂矣”,體現對局勢的盲目樂觀();《舊五代史》中“吾高枕無憂矣”則進一步強化了成語的警示含義()。
三、用法與語境
- 語法結構:偏正式成語,通常作謂語、狀語()。
- 適用場景:
- 中性描述:原指客觀環境安全,如“戰亂平息後百姓高枕無憂”()。
- 批評警告:現代多用于提醒不可松懈,如“洪水退去後不可高枕無憂”()。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無憂無慮、麻痹大意()。
- 反義詞:枕戈待旦、居安思危()。
五、示例解析
- 典型例句: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孔明已死,我等皆高枕無憂矣。”
此處諷刺蜀漢群臣在諸葛亮去世後放松警惕,最終導緻危機()。
總結來看,“高枕無憂”兼具描述安逸狀态與警示麻痹的雙重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褒貶色彩。使用時應注意避免片面理解為純粹的“舒適無憂”,而忽略其隱含的“缺乏危機意識”的貶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高枕無憂》是一個成語,意思是睡在高枕頭上,心情無憂無慮。它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 高: 由“高”字部首組成,共10畫。
- 枕: 由“木”字部首和“冘”組成,共8畫。
- 無: 由“無”字部首組成,共4畫。
- 憂: 由“心”字部首和“尤”組成,共6畫。
《高枕無憂》這個成語源于古代,使用的是繁體字。在古時候,這個成語的漢字寫法是「高枕無憂」。
以下是一個使用《高枕無憂》的例句:他擁有穩定的工作和幸福的家庭,整天高枕無憂地生活着。
與《高枕無憂》相關的詞語有:安心、無憂無慮、放心等。這些詞語都表示一個人心情舒暢,沒有煩惱。
與《高枕無憂》相反的詞語是:愁眉苦臉、憂心忡忡、心事重重等。這些詞語表示一個人心情煩惱、擔憂。
希望以上回答能滿足你的需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