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不計其數;極多。《水浒傳》第十六回:“我在 東京 太師府裡做嬭公時,門下官軍見了無千無萬,都向着我喏喏連聲。”《何典》第二回:“那四面八方來看戲的野鬼,無千無萬,幾乎把一片勢利場都擠滿了。”亦作“ 無千待萬 ”。 明 徐渭 《女狀元》第三出:“ 黃科 纔聽老爺分付,就狠跑到法場裡。去看的無千待萬,都説屈的多。”
“無千無萬”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指數量極多,無法以“千”“萬”為單位計算,形容不計其數。
2. 出處與例句
3. 用法特點
4. 近義詞
如“成千上萬”“無千待萬”,均表示數量極多。
5. 補充說明
該成語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古典文學或仿古語境中,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其誇張表達的效果。
"無千無萬"是一個常用的成語,意思是沒有千分之一、萬分之一,形容極為少之意。
拆分部首和筆畫:
無(無門):部首為無,筆畫數為4。
千(千禧):部首為十,筆畫數為3。
萬(萬物):部首為一,筆畫數為3。
來源:
《無千無萬》最早可追溯到《莊子·達生》一篇,其中寫到"有餘不足,無千無萬",意思是指事物有多有少,有餘就不足,如同沒有千分之一或萬分之一那樣微小。
繁體:
無千無萬(無千無萬)是無千無萬的繁體寫法,表示相同的意思。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無千無萬"的寫法為"無千無萬",字形上稍有不同,但意思相同。
例句:
1. 這次籤約的機會真的無千無萬,我們一定要抓住。
2. 她的勇氣無千無萬,一直在面對困難中堅持下去。
組詞:
1. 無所不知:指知識廣博,什麼都了解。
2. 萬紫千紅:形容色彩豐富多樣,非常繁華。
近義詞:
1. 千瘡百孔:形容事物破爛不堪,各處破裂。
2. 萬念俱灰:形容心灰意懶,毫無希望。
反義詞:
1. 有餘:表示事物超過一定數量或程度。
2. 萬分:表示極為多的程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