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一伍的人。古時軍隊五人為伍,戶籍五家為伍。《晉書·刑法志》:“謀反之同伍,實不知情,當從刑。”《唐律疏議·鬥訟四·強盜殺6*人》:“諸強盜及殺6*人賊發,被害之家及同伍,即告其主司。”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同伍漢語 快速查詢。
“同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以從多個角度解析:
“同伍”指同一群體或陣營的人,既可指古代軍隊中五人為一伍的編制(),也可指戶籍制度中五家為一伍的基層單位()。核心含義是共同歸屬某一特定組織或目标。
軍事領域
古時軍隊以五人為最小單位,稱為“一伍”。例如《唐律疏議》提到,若發生強盜殺人案,“被害之家及同伍”需立即上報主管官員。
戶籍制度
戶籍管理上,五戶家庭組成“一伍”,彼此承擔連帶責任。《晉書·刑法志》記載,若某戶謀反,其“同伍”若不知情則需共同受罰。
現代語境中,“同伍”多比喻共同立場或協作關系,強調團結一緻()。例如用于表達“與團隊同伍奮鬥”或“與夥伴同伍前行”。
最早見于《左傳》,原指“同處一室”,後逐漸擴展為共同事業或集體。其構成中“伍”源自古代軍隊編制,後成為群體單位的代稱()。
以上解析綜合了古籍文獻、軍事制度及現代引申用法,如需更詳細古籍例證可參考《晉書》《唐律疏議》等原文。
同伍是一個漢字詞語,具有以下幾層含義:
1. 排列一緻,齊頭并進的意思。
2. 和某人結成一伍,共同行動的意思。
3. 同指同一類别下的人或事物。
同伍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二”和“亻”。
拆解筆畫共計8畫。
同伍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中的“同”和“伍”,形象地描述了人們在行動中能夠互相協作和齊心合力。
同伍的繁體字為「同伍」。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同伍的形狀有所不同。其中,在李斯戰國時期所制定的《隸書》中,同伍的書寫形式為「囧彡」,其中的「囧」表示人的形象,「彡」則表示人頭部,形似手指齊聚的樣子,暗示了共同行動之意。
1. 我們要與同伍合力,共同完成這個任務。
2. 在面對困難時,與同伍相互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3. 他們通過共同參與讨論,達到了思想上的同伍。
同志、同仁、同盟、同行、同學、同事等。
同伴、同道、同僚、同類、同等。
異類、異伴、異路、不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