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great depth of stillness;all fretful stirrings of the world now hush;all in quiet and still] 籁:古代的一種箫。泛指聲音。萬籁:指自然界中萬物發出的各種聲響。形容周圍環境十分甯靜
林中萬籁俱寂
形容一點聲音都沒有。 清 沉複 《浮生六記·浪遊記快》:“但見木犀香裡,一路霜林,月下長空,萬籟俱寂。” 郭沫若 《蘇聯紀行·八月六日》:“我在墓前默立了數分鐘,萬籁俱寂,誠適宜于善盡其生職者的安眠了。” 冰心 《寄小讀者》十一:“有時夜半醒來,萬籁俱寂。”
“萬籁俱寂”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需更多例句或詩詞引用,可參考《題破山寺後禅院》及文學作品中相關描寫。
《萬籁俱寂》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一切聲音都消失,非常安靜。該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和七個筆畫。
部首:
萬:左右結構,表示又大又多。
筆畫:
籁:五畫。
俱:六畫。
來源:
《萬籁俱寂》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唐代作家杜牧的《秋夜将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二首》中的一句詩:“萬籁俱寂聞匣裡。”其後被引申為形容夜晚極其甯靜的景象。
繁體:
萬籟俱寂
古時候漢字寫法:
萬籁俱寂
例句:
在寂靜的夜晚裡,萬籁俱寂,隻能聽見自己心跳的聲音。
組詞:
萬象更新、萬分、籁聲、寂靜等。
近義詞:
寂然無聲、萬籁無聲。
反義詞:
喧嚣、嘈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