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肅景的意思、肅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肅景的解釋

指秋景。秋氣肅殺,故稱。 晉 陶潛 《和郭主簿》之二:“和澤周三春,清涼素秋節,露凝無遊氛,天高肅景澈。”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肅景”是一個具有古典文學色彩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秋季的景色,蘊含着清冷、蕭瑟、高遠、莊嚴的意境。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工具書和古典文獻的詳細解釋:

  1. 本義解析:

    • 肅: 本義指“恭敬”、“莊重”,引申為“清冷”、“蕭瑟”、“嚴正”。在描述季節時,特指秋天。古人認為秋天氣候轉涼,草木凋零,天地間呈現一種收斂、肅殺之氣,故稱“秋”為“肅秋”或直接用“肅”指代秋天。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對“肅”的釋義。
    • 景: 本義指“日光”,引申為“風景”、“景色”、“景象”。
    • 合義: “肅景”即“秋天的景色”,着重強調秋天特有的那種清冷、高遠、略帶蕭瑟、莊嚴肅穆的自然景象和氛圍。來源:《辭源》(商務印書館)對“景”的釋義及古典詩文用例歸納。
  2. 引申義與意境:

    • 除了指具體的秋日風光,“肅景”在文學作品中常承載更深的意境:
      • 清冷高遠: 描繪秋空的高爽、空氣的清涼、月色的澄澈等。例如,秋夜的月光可稱“肅景”。
      • 蕭瑟凋零: 反映草木搖落、萬物凋敝的景象,帶有淡淡的感傷或時光流逝的喟歎。
      • 莊嚴靜穆: 秋天收獲後的空曠田野、霜降後的山林,常給人一種莊嚴、肅穆、甯靜之感。
      • 時序象征: 作為秋天的代稱,象征着季節的轉換和時間的流逝。來源:王力《古代漢語》中對古典詩詞意象的分析;袁行霈《中國文學史》中對詩歌意境的論述。
  3. 用法與搭配:

    • “肅景”主要用于書面語,尤其是古典詩詞、散文或具有典雅風格的現代文中。
    • 常與描繪秋天特征的詞語搭配出現,如:
      • 形容狀态:肅景澄秋(秋景清朗)、肅景凄冷(秋景凄涼寒冷)。
      • 點明時間:值此肅景(正當此秋日)。
      • 作為主語或賓語:肅景入目(秋景映入眼簾)、欣賞肅景(欣賞秋景)。
    • 來源:曆代詩詞文集(如《全唐詩》、《全宋詞》)中的用例總結;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如《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對書面語詞彙的收錄。

“肅景”是一個典雅凝練的詞彙,專指秋季的景色,其核心在于傳達秋天特有的清冷、蕭瑟、高遠、莊嚴的意境和氛圍。它源于古漢語對季節特征的精準把握和詩意表達,至今仍用于需要體現古典韻味或描繪特定秋日氛圍的書面語境中。

網絡擴展解釋

“肅景”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一、指秋景(常見釋義)

  1. 基本含義:
    由“肅”與“景”組合而成,字面意為“肅殺的秋景”。因秋季氣候蕭瑟、萬物凋零,故以“肅”形容其清冷、莊重的氛圍。

  2. 文學出處:
    晉代陶潛《和郭主簿》中“天高肅景澈”一句,即描繪秋日天空高遠、景象清朗的景象。


二、形容莊嚴肅穆的景色(引申義)

  1. 場景描述:
    作為成語使用時,“肅”指莊嚴肅穆,“景”指景色,合稱可形容宮殿、寺廟、陵墓等莊嚴場合的景觀。

  2. 文化關聯:
    部分資料提到,此詞與漢代宮廷建築的風格相關,強調建築與自然景緻融合的肅穆感。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古籍《陶淵明集》或漢代建築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阿癐癐包房邊隙便意骣騎朝飧塵蒙池绋臭不可聞達·芬奇等差斷槎斷事官返顧改嘴關防閨字孤累寒蜩荷馬和膳後腿蕙心蘭質豁啦啦講旅結字警快近昵科算老人與海零升流行羅襪鳴鸢秘藴難怪南選撲蝶會棋品齊衰氣信诠説卻足侍祭樹彩睡臉天裂地坼調價貼鄰蹄迒停擱通譯歪詩無其倫比屋上烏下綱詳觀宵遯小雞膽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