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铜龙楼的意思、铜龙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铜龙楼的解释

饰有铜龙的门楼。借指太子6*宫室。亦借指帝王宫阙。 唐 李白 《酬坊州王司马与阎正字对雪见赠》:“价重 铜龙楼 ,声高重门侧。”亦省称“ 铜楼 ”。 唐 王勃 《九成宫颂》:“凤闈宵静,阴灵宣王閫之华;鹤禁朝趋,离象峻 铜楼 之景。” 蒋清翊 注:“铜楼即‘龙楼门’之‘龙楼’。《汉书·成帝纪》:‘上尝急召太子出 龙楼门 。’注:‘ 张晏 曰:门楼上有铜龙,若白鹤、飞廉之为名也。’” 唐 卢僎 《上幸皇太子新院应制》诗:“视膳铜楼下,吹笙玉座中。”参见“ 铜龙门 ”。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铜龙楼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铜龙楼(tóng lóng lóu)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文化内涵的汉语词汇,主要从以下角度进行解释:

  1. 核心释义(建筑实体与象征): 指古代宫殿或皇家禁苑中,以铜龙作为装饰或标志性构件的楼阁建筑。其名称直接来源于建筑上的显著特征——“铜龙”,通常指铸造成龙形的铜制装饰物(如门环、漏刻吐水口、屋脊饰物等)或建筑构件(如铜龙柱)。这类建筑因其材质贵重(铜)和装饰象征(龙)而具有显著的皇家威仪和尊贵属性,多见于汉唐时期的宫廷建筑群中。其核心意义在于指代一种装饰有铜龙、具有皇家气派的高大楼阁。

  2. 建筑特征与功能引申: “铜龙楼”常与宫廷报时、礼仪或帝王居停相关联。例如:

    • 报时功能: 古代计时器“漏刻”有时会设计成铜龙吐水的形式,放置于特定楼阁,故“铜龙楼”有时也代指宫中专司报时的建筑或机构所在。如唐代李贺《十二月乐词·三月》有“复宫深殿竹风起,新翠舞衿净如水。光风转蕙百余里,暖雾驱云扑天地。军装宫妓扫蛾浅,摇摇锦旗夹城暖。曲水飘香去不归,梨花落尽成秋苑。漏催水咽玉蟾蜍,卫娘发薄不胜梳。看见秋眉换新绿,二十男儿那刺促?”其中“漏催水咽玉蟾蜍”虽非直接指铜龙楼,但可见漏刻与龙(蟾蜍亦为龙属)形装饰的关联。
    • 宫门象征: “铜龙”亦常指宫门上的铜制龙首门环或门饰,故“铜龙楼”有时也泛指宫门内的重要楼宇,成为宫廷禁苑的代称之一。汉代即有“龙楼门”的记载(《史记·孝武本纪》),后世渐有“铜龙”之称。
  3. 历史演变与文学意象: 该词多见于汉唐时期的文献记载和后世诗词歌赋中,用以描绘皇家宫苑的壮丽辉煌或象征皇权。随着历史变迁,具体的“铜龙楼”建筑多已不存,但其名称作为一种文学意象被保留下来,常用于怀古、咏史或渲染皇家气象的文学作品中,象征着逝去的王朝繁华、深宫的幽邃或时间的流逝(通过漏刻意象)。例如,唐代诗人王维、李贺等人的诗作中常出现类似的宫廷意象组合。

  4. 权威典籍佐证:

    • 《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2015年: 在“铜龙”词条下释义为:“① 铜制的龙。古代用于计时器。漏壶的吐水口作龙口形,故称。… ② 指饰有铜龙的门或宫门。” 虽未直接列出“铜龙楼”词条,但其核心构件“铜龙”的释义明确指向宫廷计时和宫门装饰,为理解“铜龙楼”提供了基础。
    •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 在“铜龙”词条释义中明确包含:“2. 指饰有铜龙的门。唐 李贺 《还自会稽歌》:‘脉脉辞金鱼,羁臣守迍贱。’ 王琦 汇解:‘铜龙,即宫门所铸之铜龙也。’” 这直接印证了“铜龙”作为宫门象征的用法,进而可推及“铜龙楼”与宫门的关联。
    • 《三辅黄图·汉宫》: (记载汉代长安宫殿)有“未央宫有铜龙吐水,承以铜仙”的描述,虽未直接称楼,但点明了铜龙装饰在宫廷建筑中的应用场景。

网络扩展解释

“铜龙楼”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铜龙楼指饰有铜龙的门楼,常用于借代太子宫室或帝王宫阙。这一词汇通过“铜龙”这一象征皇权的装饰物,暗指建筑的尊贵属性。

二、文化内涵

  1. 象征意义
    铜龙作为皇家建筑装饰,代表权力与威严,因此“铜龙楼”不仅是建筑实体,更成为宫廷的象征符号,常见于唐代诗文。

  2. 文学化表达
    例如李白在《酬坊州王司马与阎正字对雪见赠》中写道:“价重铜龙楼,声高重门侧”,通过铜龙楼凸显场景的庄重感。

三、相关延伸

四、使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古代宫廷建筑或隐喻帝王居所,现代语境中较少使用,主要出现在古典文学研究或历史文献中。


注:部分网页(如)提到“铜龙楼是成语”,但权威典籍中未见此说法,建议以《汉典》等工具书释义为准。

别人正在浏览...

八对伯颜惭荷参井操券持备愁眉锁眼醇酒妇人殚弱敌王所忾东区多行不义必自毙二星妨贤飞翼棼乘盖抹革辂贡墨红颜白发后起字坏劫槐瘿荒率昏迷不醒谫识监铸记将觔兜紧锁忌日救守苦行阆伉撩逗烈心纶组杩叉迈逸茂陵刘郎寐魇蒙头转向末叶哦呵配侑千户棋力稔恶藏奸人约黄昏山系山涨蜃女适变天羊委札小肆夏谚西蚕斜轴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