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竹的意思、符竹的詳細解釋
符竹的解釋
《漢書·文帝紀》:“﹝二年﹞九月,初與郡守為銅虎符、竹使符。” 顔師古 注引 應劭 曰:“銅虎符第一至第五,國家當發兵遣使者,至郡合符,符合乃聽受之。竹使符皆以竹箭五枚,長五寸,鐫刻篆書,第一至第五。”後因以“符竹”指郡守職權。 唐 劉禹錫 《蘇州謝上表》:“優詔忽臨,又委之符竹。” 宋 王禹偁 《謝除翰林學士啟》:“止期蔔兆於松楸,再請効官於符竹,豈意未諧私願,俄辱殊恩,翻令朽退之身,亦預深嚴之地。” 明 張居正 《工科左給事中邱嶽并妻敕命一道》:“夫古人不慕專城之柄,符竹之榮,而願出入禁闥者,為其身依清近,而雅言易聞也。”
詞語分解
- 符的解釋 符 ú 古代朝廷傳達命令或征調兵将用的憑證:虎符。符信。符節。 代表事物的标記、記號:符號。音符。 相合:符合。言行相符。 道士畫的驅使鬼神的圖形或線條:符咒。護身符。 古代稱祥瑞的征兆:符瑞。符應(
- 竹的解釋 竹 ú 常綠多年生植物,春日生筍,莖有很多節,中間是空的,質地堅硬,種類很多。可制器物,又可做建築材料:竹子。竹葉。竹筍。竹編(用竹篾編制的工藝品)。竹刻。 指竹制管樂器:金石絲竹。 中國古代樂器八音
網絡擴展解釋
“符竹”是一個源自漢代的曆史詞彙,其含義與古代官職職權相關,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來源
“符竹”一詞最早見于《漢書·文帝紀》,指漢代兩種信物:
- 銅虎符:用于調兵,分五枚,朝廷與郡守各持一半,需合符驗證後方可發兵。
- 竹使符:用于政務傳令,以五寸竹箭制成,刻有篆書編號,作為郡守執行命令的憑證。
詞義演變
漢代後,“符竹”逐漸演變為郡守職權的代稱。例如:
- 唐代劉禹錫在《蘇州謝上表》中用“符竹”表示自己受任蘇州刺史的職權。
- 宋代王禹偁在謝恩文中提到“效官於符竹”,指擔任地方官職的責任。
文化内涵
“符竹”體現了古代中央對地方權力的控制方式,既象征權威,也強調程式合法性(如“符合乃聽受之”)。明清時期,文人仍沿用此詞表達對官職的謙遜态度,如張居正提及“符竹之榮”時,暗含對清要職位的向往。
現代應用
現代語境中,“符竹”主要用于曆史文獻解讀或古典文學研究,日常使用較少。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書》原文或唐宋文人的相關作品。
網絡擴展解釋二
《符竹》這個詞是指一個古代的文化用品,用來記錄文字和繪畫。下面是對這個詞的拆分、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進行簡短的解釋。
拆分部首和筆畫:《符竹》這個詞的部首是“竹”,它由7個筆畫構成。
來源:《符竹》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化中。在古代,人們使用竹子制作的符號來記錄文字和繪畫,這就是《符竹》的起源。
繁體:《符竹》在繁體字中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根據古代的漢字寫法,以《符竹》為例,可能會有一些差異,但整體來說,它的基本形狀和意義與現代的寫法相似。
例句:他使用《符竹》記錄下了他的思考和創意。
組詞:《符竹》可以組成一些相關的詞語,如“符竹文化”、“符竹繪畫”等。
近義詞:在這個具體的意義上,暫時我沒有找到與《符竹》非常接近的近義詞。
反義詞:在這個具體的意義上,暫時我沒有找到與《符竹》完全相反的反義詞。
希望這些簡短的解釋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我隨時都可以回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