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通考的意思、通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通考的解釋

[encyclopedia dealing with biographical notes] 彙總考核古今典章制度依次叙述的書籍,常以通考名之。如元代馬端臨的《文獻通考》。清人徐乾學的《讀禮通考》等。亦作《文獻通考》的簡稱

詳細解釋

(1).典志體史書的一種。以記載古今典章制度源流為主。如 元 馬端臨 《文獻通考》、 清 徐乾學 《讀禮通考》、 清 秦蕙田 《五禮通考》之類。唯《文獻通考》常簡稱《通考》

(2).謂全面考證。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禽三·伯勞》:“今通考其得失: 王 説已謬,不必緻辯。”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通考"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包含兩層核心含義:

一、典章制度類史書統稱

該詞最早見于宋元時期,特指系統考述曆代典章制度的文獻總彙。以馬端臨《文獻通考》為代表,這類著作通過分門别類的方式考訂曆代田賦、選舉、職官等制度沿革,形成"十通"典籍體系。

二、綜合考核制度

清代科舉制度中,"通考"指将地方科考成績與學政主持的歲考合并計算的選拔機制,用于确定生員參加鄉試的資格(《中國科舉制度通史·清代卷》)。現代漢語中引申為對某一領域知識或能力的全面考核,例如國家司法考試包含實體法與程式法的通貫性測試。

學術價值與影響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評價《文獻通考》"貫穿二十五代,統會史志,博而有要",确立了後世典志體史書的編撰範式。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教學參考》将其列為研究制度史必讀文獻,體現其在史學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注:網頁引用依據《文獻通考》電子版(ctext.org)及《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版)相關内容綜合撰寫。

網絡擴展解釋

“通考”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1. 典志體史書的類别
    指彙總考核古今典章制度源流的綜合性著作,常以“通考”命名。例如:

    • 元代馬端臨的《文獻通考》,全書348卷,系統梳理上古至宋代典章制度,分為田賦、錢币、選舉等24門類(參考内容,但需注意其權威性較低)。
    • 清代徐乾學的《讀禮通考》、秦蕙田的《五禮通考》等。
  2. 全面考證的行為
    部分文獻中,“通考”也指對某一主題進行全面、系統的考證過程,但此用法相對少見,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補充說明

如需更詳細的門類劃分或作者信息,可查閱《文獻通考》原書或權威曆史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邊功不就擦坐常規化成年累月塵覽弛落愁眉苦臉出女賜玦從教奠安滴滴金跌家打事跌躞躞短轅車鳳阙負哺簠簋腹載五車廣開言路鼓架部還精含蕚黃碘灰然火口湖火雜雜加油解印禁阃濟貧院決戰巨镬空心大老官蜫蚑賫傳立教淋尖踢斛流落天涯面诮謀歡撚金泥橇派送佩銘鋪馬聖旨洽聞軟弱升堂拜母時花雙勝淘摸特特為為銅黛頽化屯亶萬春望門寡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