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簠簋的意思、簠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簠簋的解釋

(1).簠與簋。兩種盛黍稷稻粱之禮器。《禮記·樂記》:“簠簋俎豆,制度文章,禮之器也。”亦借指酒食、筵席。《晏子春秋·雜上十二》:“ 景公 飲酒,夜移于 晏子 之家……公曰:‘酒醴之味,金石之聲,願與夫子樂之。’ 晏子 對曰:‘夫布薦席,陳簠簋者,有人,臣不敢與焉。’”

(2).猶苞苴。指賄賂。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台省·王聚洲給事》:“ 滇 人 王聚洲 ,以庶常授工科給事,素有才名,慷慨論事,物情甚嚮之。忽為 鄭禦史 環樞 所劾。專指其簠簋,穢狀滿紙。 王 不待處分竟歸。”參見“ 簠簋不飾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簠簋是古代中國兩種重要的祭祀禮器,其名稱與形制在禮制文化中具有特殊含義。

一、單字釋義

  1. 簠(fǔ):《說文解字》釋為“黍稷圜器”,指古代盛放黍、稷等谷物的青銅或竹木制容器,形制多為長方形,器蓋與器身對稱,常見于周代祭祀場合。
  2. 簋(guǐ):《爾雅》載“圓器,盛稻粱”,即用于盛放熟食的圓口器皿,早期為陶制,後演變為青銅材質,是商周時期“鼎簋制度”的核心禮器之一。

二、組合意義

“簠簋”連用泛指祭祀宴飨中成套使用的禮器組合,如《儀禮》記載“簠簋既陳”,強調禮器陳列的規範性。後世亦以“簠簋”代指國家禮制,如《漢書·賈誼傳》稱“簠簋不飾”為失禮之喻。

三、文化引申

“簠簋”衍生出“簠簋不饬”等成語,喻指官員貪污(見《漢書·孝成帝紀》)。現代漢語中,該詞多用于曆史文獻及考古研究,如《中國青銅器綜論》詳述其形制演變。

引用來源:《周禮》《禮記》《漢書》《說文解字》。

網絡擴展解釋

“簠簋”是古代中國兩種重要的禮器,主要用于祭祀和宴飨活動,具體解釋如下:

一、定義與用途

  1. 基本功能
    簠(fǔ)和簋(guǐ)均為盛放黍、稷、稻、粱等谷物的容器。其中:

    • 簠:方形器皿,多用于盛放稻、粱。
    • 簋:圓形器皿,主要用于盛黍、稷。
  2. 禮制象征
    在《周禮》《禮記》等典籍中,簠簋被列為禮器,體現等級制度。例如《禮記·樂記》提到“簠簋俎豆,制度文章,禮之器也”,強調其在禮儀中的規範作用。


二、形制争議

關于簠簋的形狀,古代文獻存在兩種觀點:

  1. 許慎《說文解字》
    認為簋為方器,簠為圓器。
  2. 鄭玄注《周禮》
    主張“方曰簠,圓曰簋”,這一說法在後世更為通行,但需注意考古實物中兩者形制可能因時代、地域有所差異。

三、文化引申

成語“簠簋不饬”(fǔ guǐ bù chì)借指官員貪污。原意為“盛放祭品的簠簋不整潔”,後成為彈劾貪吏的婉辭。例如《漢書·賈誼傳》用此語暗諷官員不廉。


四、文獻與考古

如需進一步了解形制演變或具體文物案例,可參考《說文解字》及考古報告。

别人正在浏覽...

本覺标籤不偢人長蘇闡究臭錢麤色當禦單線鐵路悼沒大勢已去頓曲惡性繙纡飛廉豐赢雰祲更戍海沽行百裡者半九十合子利錢宏浚回目狐兔之悲簡快極口驚蹶金盆技女羸兵連銜料力禮拜天禮防馬畜馬螘木媚排行榜陪從辟人辟邪樹青杏躟躟任免人情錢榮達緌緌儒業上城善和坊山缫邵瓜市不豫賈勢威媮居文溯閣卧冰求鯉下界铦鋒小鋼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