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cyclopedia dealing with biographical notes] 汇总考核古今典章制度依次叙述的书籍,常以通考名之。如元代马端临的《文献通考》。清人徐乾学的《读礼通考》等。亦作《文献通考》的简称
(1).典志体史书的一种。以记载古今典章制度源流为主。如 元 马端临 《文献通考》、 清 徐乾学 《读礼通考》、 清 秦蕙田 《五礼通考》之类。唯《文献通考》常简称《通考》。
(2).谓全面考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三·伯劳》:“今通考其得失: 王 説已谬,不必致辩。”
"通考"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包含两层核心含义:
一、典章制度类史书统称
该词最早见于宋元时期,特指系统考述历代典章制度的文献总汇。以马端临《文献通考》为代表,这类著作通过分门别类的方式考订历代田赋、选举、职官等制度沿革,形成"十通"典籍体系。
二、综合考核制度
清代科举制度中,"通考"指将地方科考成绩与学政主持的岁考合并计算的选拔机制,用于确定生员参加乡试的资格(《中国科举制度通史·清代卷》)。现代汉语中引申为对某一领域知识或能力的全面考核,例如国家司法考试包含实体法与程序法的通贯性测试。
学术价值与影响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文献通考》"贯穿二十五代,统会史志,博而有要",确立了后世典志体史书的编撰范式。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将其列为研究制度史必读文献,体现其在史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注:网页引用依据《文献通考》电子版(ctext.org)及《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版)相关内容综合撰写。
“通考”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典志体史书的类别
指汇总考核古今典章制度源流的综合性著作,常以“通考”命名。例如:
全面考证的行为
部分文献中,“通考”也指对某一主题进行全面、系统的考证过程,但此用法相对少见,需结合上下文判断。
补充说明
如需更详细的门类划分或作者信息,可查阅《文献通考》原书或权威历史工具书。
熬心白麦白鼍哺糜不系簿状棰挞啛啛喳喳大众化鼎食钟鸣的真纷更风言醋语伏式高峙歌吹胳揪工巧拐良为娼行家里手合群豁险火焰草火葬荐臻娇儿嘉佑积非成是静民捐商鲙残鱼刳割流质龙鞭面问明赏不费谬语青逵请引侵降寝息寝小弃死鹙氅秋高气和秋醪睿龄闪避上标深脉神矢室奥疏愚台相塘岸天丝万贯家私翫赏吴均体乌斯怀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