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共同赴敵;對敵人表示共同的憤慨。《詩·秦風·無衣》:“脩我戈矛,與子同仇。”《資治通鑒·漢獻帝建安二十四年》:“初, 魯肅 嘗勸 孫權 以 曹操 尚存,宜且撫輯 關羽 ,與之同仇,不可失也。” 清 陳夢雷 《李葆甫傳》:“吾義不與賊俱生,孰能與我同仇者乎?” * 《彭楊顔邢四同志被敵人捕殺經過》:“審問畢,回至看守所,五同志齊唱《國際歌》,以賦同仇,直影響了全所。”
(2).指共同赴敵者。 * 《出太行》詩:“兩岸烽煙紅似火,此行當可慰同仇。”
“同仇”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現多用于描述集體對敵的團結精神,例如:“面對危機,民衆同仇敵忾。”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同仇是一個成語,意為同仇敵忾,即共同憤慨和仇恨敵人。這個詞可以用來形容人們在面對共同的敵人或不公時,團結在一起,共同抗争。
同仇的拆分部首是口和人,其中口為并列關系。對應的筆畫為6畫。
同仇最早見于《儀禮·曲禮下禮》:“親者武,而朋友同仇。”後來這個詞流行于民間,并被廣泛使用。在繁體字中,這個詞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中,同仇的寫法和現代一樣。這說明這個詞的含義和用法在曆史上并沒有太大變化。
1. 在這次危機面前,大家同仇敵忾,齊心協力。
2. 他們在困境中找到了共同的目标,同仇敵忾起來。
同仇并敵、同仇敵忾、同仇敵慨
同仇敵忾的近義詞包括同仇敵慨、并肩作戰、互相團結等。
同仇敵忾的反義詞包括一言不合、分崩離析、各各為政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