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從事本職以外的事。《禮記·五制》:“凡執技以事上者,不貳事,不移官。” 孔穎達 疏:“欲使專一其所有之事。” 唐 王維 《為畫人謝賜表》:“徒以職官,不敢貳事;顧惟時論,有慚三絶。” 趙殿成 箋注:“《左傳》, 晉侯 觀于軍府,見 鐘儀 ,問其族。對曰:‘伶人也。’公曰:‘能樂乎?’對曰:‘先父之職官也,敢有二事?’ 杜預 注,言不敢學他事也。” 宋 蘇轼 《除皇伯祖宗晟特起複制》:“ 曾 閔 之哀,喪不貳事; 漢 唐 之舊,禮有奪情。”
“貳事”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明确解釋,以下為詳細分析:
貳事(拼音:èr shì)指從事本職以外的事務,強調不應當分心于其他職責範圍外的事情。該詞最早見于《禮記·王制》,要求掌握技藝服務君主的人“不貳事,不移官”,即專注本業、不兼他職。
古代典籍
《禮記·五制》記載:“凡執技以事上者,不貳事,不移官。”孔穎達疏注:“欲使專一其所有之事。”
唐代王維《為畫人謝賜表》中亦用“不敢貳事”表達對職責的專注。
現代用法
該詞多用于強調職業或職責的專一性,如“徒以職官,不敢貳事”(《查字典》)。
需注意“貳事”與“二事”的區别:
適用于強調專注本業、避免分心的語境,如職場規範或曆史文獻分析。例如:“技術人員應遵循‘不貳事’原則,确保專業深度。”
“貳事”核心含義為不從事職責外事務,需結合權威典籍理解,避免與“二事”混淆。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禮記》原文或漢典等古籍注釋。
《貳事》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背叛、叛變,洩露秘密或違背信任。它是由“貳”、“事”兩個字組成。下面将對這個成語進行更詳細的解析。
成語《貳事》的第一個字是“貳”,它的部首是“貝”,表示與錢財有關。它的筆畫數是4,由橫、豎、撇、捺四個筆畫組成。
而第二個字是“事”,它的部首是“亅”,表示事物。它的筆畫數是5,由一橫、一豎、一撇、一點、兩折五個筆畫組成。
《貳事》這個成語的來源可追溯到古代的兵法,用于形容軍隊中的叛徒或洩露軍事機密的行為。在繁體中,這個成語的寫法為《貳事》。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成語《貳事》的第一個字“貳”曾有過不同的寫法,如以《二》替代。但現代标準漢字使用的是“貳”字。
以下是使用成語《貳事》的例句:
1. 王老闆貳事家的行為令整個公司陷入困境。
2. 他貳事背叛了自己的朋友,失去了所有信任。
與成語《貳事》相關的組詞有:
1. 貳心(指打算背叛或過失的心态)
2. 貳信(指背叛他人的行為)
與《貳事》相近的成語有:
1. 三心二意(指心思不專一,容易改變主意)
2. 脫離群衆(指不與大家保持一緻,獨立行動)
與《貳事》相反的成語有:
1. 千真萬确(指事情非常明确,毫無疑義)
2. 君子之交淡如水(指真正的朋友之間交往平淡無奇)
這些是關于成語《貳事》的解析,包括其意思、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寫法、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