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見“ 題橋柱 ”。
(2).相傳 東漢 靈帝 時, 長陵 田鳳 為尚書郎,儀貌端正。入奏事,“ 靈帝 目送之,因題殿柱曰:‘堂堂乎張, 京兆 田郎 。’”見 漢 趙岐 《三輔決錄》卷二。後遂以“題柱”為稱美郎官得到皇帝賞識之典。 北周 庾信 《周大将軍聞嘉公柳遐墓志》:“ 魏侯 之見 劉廙 ,不覺斂容; 漢 主之觀 田鳳 ,遂令題柱。” 唐 楊炯 《唐同州長史宇文公神道碑》:“清晨伏奏,幾承題柱之恩;閒夜潔齋,惟有張燈之宿。” 唐 錢起 《和王員外雪晴早朝》:“題柱盛名兼絶唱,風流誰繼 漢 田郎 。” 明 何景明 《送高子登赴試》詩:“題柱名千裡,登臺策萬言。”
(3).謂題寫楹聯。 清 金埴 《不下帶編》卷二:“ 埴 先太常一生儉約,始終不渝。于庭前題柱以示後人雲:‘儉于己,可以不求于人;儉于官,可以不取于民。’”
“題柱”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多種解釋,具體可歸納為以下三點:
“題橋柱”的簡稱
源自漢代司馬相如的典故。相傳司馬相如離開成都赴長安時,曾在城北升仙橋柱題寫“不乘赤車驷馬,不過汝下”的誓言,表達求取功名的志向。後世以此代指立志進取或功成名就。
稱美官員受皇帝賞識的典故
東漢靈帝時期,尚書郎田鳳因儀容端正、才華出衆,奏事時被靈帝注目贊賞,并在殿柱題字“堂堂乎張,京兆田郎”以示褒獎。這一典故成為贊美郎官得帝王器重的代稱。
題寫楹聯或文字于柱上
泛指在建築物的柱子上題刻文字或對聯的行為,常見于古代亭台樓閣的裝飾或紀念場景。
擴展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典故細節,可參考《三輔決錄》《華陽國志》等古籍。
《題柱》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具體來說,它是由“題”和“柱”兩個字組成的。這個詞的意思是在柱子上題寫字句,通常用來形容人們将詩文等作品刻寫在柱子上以示莊重。
根據漢字的構造,在拆分《題柱》的字中,“題”字的部首是“月”,而“柱”字的部首是“木”。其中,“題”字由10個筆畫組成,而“柱”字由8個筆畫組成。
《題柱》這個詞在古代中國出現得比較早,最早可以追溯到漢代。在古代宮殿、寺廟、園林等建築物中,常常可以看到柱子上刻有各種詩文和名句。這些題刻的目的是為了增加建築物的文化内涵,也用來表達主人的文化修養。在繁體字中,“題柱”分别是“題柱”。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些許不同于現代漢字。關于《題柱》中的“題”字,早期的寫法是“匕”字的俗體寫法,表示匕字由水滴形狀改變而成。而關于“柱”字,早期的寫法是類似于“亻柱”的寫法,表示人站在柱子旁邊。這些古代的寫法在演變的過程中逐漸統一為現代的形狀。
這裡以一句例句來展示《題柱》的用法:
他專注地題寫文章,仿佛把字句镌刻在心靈深處的柱子上。
《題柱》這個詞可以形成其他組合詞,例如“題刻”、“柱子”等。
《題柱》的近義詞可以是“題字”或“柱題”,而沒有明确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