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鞠遣的意思、鞠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鞠遣的解釋

謂判決發付行刑。鞠,通“ 鞫 ”。《後漢書·袁敞傳》:“廷尉鞠遣,歐刀在前,棺絮在後,魂魄飛揚,形容已枯。”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鞠遣是古代漢語中的司法術語,指官府對案件審理終結後作出判決并執行發落的過程,強調從審訊到最終處置的完整司法程式。其核心含義可拆解為以下三部分:

一、字義解析

  1. 鞠(jū)

    本義為審訊、查問。《說文解字》釋為“蹋鞠也”,後引申為審案。如《漢書·刑法志》載“鞠獄”,即審訊犯人。

  2. 遣(qiǎn)

    意為發落、處置。《古代漢語詞典》注“遣”為“發送,放逐”,如《唐律疏議》中“流罪以下,刑部即遣”。

    組合後,“鞠遣”指審訊終結後作出判決并執行發落的完整流程。

二、司法程式中的具體含義

在曆代律法中,“鞠遣”特指案件審理的終局階段:

三、文獻用例與演變

  1. 唐代律法

    《唐律疏議·斷獄》規定:“諸獄結竟……徒以上,各呼囚及家屬,具告罪名,仍取囚服辯。若不服者,聽其自理,更為審詳。違者,笞五十;死罪,杖一百。”此程式即屬“鞠遣”範疇。

  2. 宋代司法

    《名公書判清明集》載判詞“案已具成,合行鞠遣”,強調判決後須立即執行,避免拖延。

  3. 詞義窄化

    明清後漸少用,其職能分化為“判決”與“執行”兩階段,但清代《刑案彙覽》仍見“審明即行鞠遣”的表述。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第9卷“鞠”字條。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遣”字釋義。
  3. 《唐律疏議》(中華書局點校本)卷三十《斷獄律》。
  4. 《名公書判清明集》(中華書局)卷十二“懲惡門”判例。
  5. 《折獄龜鑒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鄭克案例評析。

注:因古籍原文無網絡公開鍊接,建議查閱紙質權威版本以獲完整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詞語“鞠遣”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讀音為jū qiǎn,屬于古代法律術語,指通過審訊後判決并發配行刑的過程。其中:

二、文獻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後漢書·袁敞傳》的記載:“廷尉鞠遣,歐刀在前,棺絮在後,魂魄飛揚,形容已枯。” 此句描繪了漢代司法程式中審訊、判決到執行的全過程。

三、字義特點

  1. 司法程式性:特指古代司法流程中“審訊→判決→行刑”的完整環節。
  2. 刑罰關聯性:常與“歐刀”(刑具)、“棺絮”(象征死刑)等詞共現,體現刑罰的嚴厲性。

四、現代使用 此詞屬于曆史詞彙,現代漢語中已無實際使用案例,僅見于古籍研究或訓诂學領域。

注:該詞不同文獻中釋義高度統一,無顯著争議。如需具體古籍用例,可參考《後漢書》相關研究論著。

别人正在浏覽...

挨查安德邦土禀牆超形成活率吃定儲采楚丘睇盼凍幹東抹西塗笃至法廏放錢房主發原風雷火炮焚盥鋒铦覆閱敢子是貫頭規谟寒兔黑出律滑缗讙動驩戚火焰草驕肆積聚金甲繼體計意絶蹯開彩儈賣況施辣醬廉明公正龍瓶淪落貓道冥升你追我趕潘鬓漂麥瓊劇豈止羣黎稔色三葷五厭試酒柿子椒署字沓猥外警無況嫌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