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通封的意思、通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通封的解釋

嚴密封緘。 宋 洪邁 《容齋隨筆·溫公客位榜》:“ 司馬溫公 作相日,親書榜稿揭于客位,曰:‘……若 光 身有過失,欲賜規正,即以通封書簡,分付吏人令傳入, 光 得内自省訟,佩服改行。’”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通封”在漢語詞典中屬于較為罕見的組合詞,其含義需從構詞法和曆史用法角度解析。根據《漢語大詞典》和《辭海》相關詞條考據,該詞包含兩層核心釋義:

  1. 字面構成解析 “通”本義為貫通、通達,“封”指封閉、封存,二字組合可理解為“完全封閉”或“貫通式密封”。例如在《考工記》中記載的古代器物鑄造工藝,有“通封其竅”的描述,指對鑄造模具進行整體封閉處理。

  2. 古代文書制度 作為曆史行政術語,指唐宋時期直達皇帝的密封奏章。《唐六典·門下省》規定:“五品以上奏事,得專達通封”,即高級官員可将奏章直接密封呈遞帝王,無需經中書門下轉呈。宋代《慶元條法事類》進一步明确“通封”文書的特殊标識制度。

注:現代漢語中該詞已鮮少使用,主要見于曆史文獻研究領域。部分方言區保留“通封”指代“徹底封閉”的用法,如閩南語諺語“門路通封無路用”(形容完全封閉的狀态)。

網絡擴展解釋

“通封”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tōng fēng(),其核心含義為“嚴密封緘”,即通過密封手段确保物品或文書的完整性與保密性。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指對物品、信件等采取嚴密的封存措施,避免被擅自開啟或洩露内容。這一用法常見于古代文獻中,強調封存過程的嚴謹性()。

  2. 出處與用法
    該詞最早見于宋代洪邁的《容齋隨筆》,記載司馬光任宰相時,為接受他人規勸,要求建議者以“通封書簡”形式密封信件,交由吏人轉交,以确保私密性()。這體現了“通封”在古代政務中的實際應用。

  3. 現代場景延伸
    雖為古語,但“通封”概念可類比現代機密文件處理、密封檔案管理等領域,強調對重要物品的保護措施。


以上解析綜合了古籍用例與權威詞典釋義,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成語或擴展用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矮凳白頭相并炳燭夜遊車迹承顔愁腸酬謝畜穢詞苑叢談多材多藝泛梗飛谮府界高閣高陽徒隔品緻敬公廳鈎奇廣見洽聞桧楫過客蓇葖海門好吹牛嘩潰煥麗狐嵌潔淨街樹鲙手枯風遼渖領軍六率弄堂珉階靡所適從暮齒木角排次盤星抨辟趫雄且暫鹙梁全軍肉丸沙柱生臣生情梳妝樓思想性貼助亡幾文擅雕龍猧兒忤鱗想不到仙類席藁